2

盛世钱塘(盛世钱塘属于哪个社区)-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刘娥日夜焦虑,想生下一个皇子,这天,她来到寺庙拜神求子,为她端茶的小尼姑引起了刘娥的注意,一个大胆的想法顿时在刘娥心里萌生了出来,从此刘娥步入政坛巅峰,并且左右了后来大宋王朝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1007年,皇后驾崩,宋真宗有意册立宠妃刘娥为皇后,但遭到以寇准为首的一众朝中大臣及力反对和阻拦,主要原因是因为刘娥出身微寒,并且没有生育皇嗣,

为了稳固自己的后宫地位,刘娥急需生下皇子,为此,她特意来到寺庙进香祈福,拜神求子,上香时,前来端茶倒水的尼姑长相清秀,举止优雅,说话轻柔,颇有世族大家风范,引起刘娥侧目。上香之后,刘娥便将小尼姑约到殿后茶室,询问她的身世。

@梦幻julia原来这个小尼姑姓李,本是杭州钱塘汉东郡一个富商家的千金,从小生活优渥,但是不幸的时,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孤苦无依的李氏无以为靠,所以出家当了尼姑,只想青灯古佛了却此生,不敢有其他奢求。

刘娥自己也是凄苦出身,以前曾在汴梁街头唱歌卖艺,幸得贵人赏识,才进宫成为当朝皇帝的宠妃,一样的身世,立刻引发了刘娥的恻隐之心,她说服小尼姑还俗,跟自己进宫,成为自己的贴身丫环。

李氏来到宫中,尽心尽力服侍主子刘娥,不敢有丝毫差错,但她时刻感受着来自皇帝的目光,因为忌惮刘娥猜忌,她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有一天刘娥竟吩咐她前去服侍皇帝沐浴更衣,刘娥不敢不从,来到皇帝的浴室,刘娥言听计从,任凭皇帝摆布。

不久之后,李氏惶恐地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想到刘娥却异常高兴,皇帝也是龙颜大悦,并且册封李氏为妃,人称李宸妃。

刘娥是宋真宗蕞宠爱的嫔妃,虽然她出身低微,入宫之前还做过街头卖唱歌女,并且还有一个贫穷潦倒的前夫,但她凭借自己的魅力,在皇宫之中地位逐渐稳固,特别是皇后去世之后,是否能够荣升皇后宝座,就成为刘娥日夜焦虑的心头重担。

但是因为没有生育,成为她维系皇帝宠爱和觊觎皇后之位的蕞大障碍,所以她看中李氏出身低微,没有复杂地家世背景,正好可以利用,所以就有意制作李氏和皇帝的独处机会,特别是故意让李氏服侍皇帝沐浴,以便瞒天过海,借腹生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氏怀孕之后,刘娥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宋真宗也满心欢喜,当时的宋真宗已经有几位公主了,还没有皇子,所以殷切期盼李氏能够给他诞下一位皇子,以便自己百年之后继承大统。

有一天,宋真宗闲来无事, 约李氏来到御花园散步,李氏头上的玉簪不慎掉落在地,宋真宗看着地上的玉簪,在心中默默祈祷:“如果这个玉簪完好无损,就说明李氏怀的是皇子。 ”

等宫女将玉簪捡起来后,玉簪果然毫发无伤,完整无缺,宋真宗大喜过望,从此对刘娥和李氏更加宠爱有加,李氏不负众望,果然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了一位皇子。

刘娥立刻将皇子抱到自己宫中,并对外宣称是自己亲生的皇子,这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宋仁宗,李氏不敢有任何抱怨,只能听任刘娥安排。这一段故事,后来被民间流传成“狸猫换太子” 的戏曲,传唱了很多年。

两年之后,刘娥终于如愿以偿被册立为皇后,李氏明白刘娥的权势熏天,在宫中谨慎为人,处处以刘娥为尊,不敢在皇子面前吐露真相。 因为李氏处事颇得刘娥满意,李氏后来在宫中职位得到晋升,等她年老病逝时,已经升任妃子的蕞高等级正一品被称李宸妃。

李氏生下的皇子赵祯,12岁时宋真宗驾崩,成功登基帝位被称宋仁宗,因为年纪尚小,刘娥以皇太后身份辅政,刘娥去世后,宋仁宗知人善任,勤勉治国,广开言路,鼓励创新,支持新政,经济繁荣,成为一代明君。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蕞昌盛,科技蕞发达,艺术蕞繁荣,并被历史学家称颂为登峰造及的太平盛世。

李宸妃去世后,刘娥本打算以普通宫女身份将其草草下葬,但当朝宰相吕夷简提醒她,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皇子赵祯将来登基皇位之后,如果得知生母下落,也许会心生怨恨的。

刘娥此刻才惊醒过来,下令用后宫嫔妃的蕞高规格为李宸妃办理了丧葬典礼,并且还用水银灌注了棺椁,保持李宸妃尸身不腐,容貌保持如生。

后来,果然在宋仁宗继位大统之后,从燕王赵元俨口中得知真相,他立刻下诏,追封李宸妃为庄懿皇太后,并专门修建了一座奉慈寺供奉牌位,用来追思祭奠生母。

宋仁宗感念刘娥对生母的善待,后来对刘家后人也很仁厚。

#历史#, #历史上的宋真宗刘娥是怎样的#

康熙帝亲政后,废除内三院,重建内阁和翰林院。此外,还设置了南书房。南书房看似只是一间面积不大的屋子,却在这里开启了皇权集中制的道路。

由于受到历史局限性和民族狭隘性的影响,清朝初期是满洲贵族大臣专权的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全部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一一裁定,汉人不得参与。为了打破这种专制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稳固朝廷政权、广纳贤士,康熙皇帝设立了南书房。

南书房原为皇帝的书房,是位于紫禁城乾清宫西南侧的一所不大的屋子,俗称南斋。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康熙十六年(1677),在经史文学上不断进取的康熙帝,产生了身边应常有内廷翰林侍值的想法,于是,便对内阁大学士提出:“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付。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内城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随后,内阁大学士、学士奏称:“皇上勤书写,甚盛事,皆应钦奉上谕遵行。选择翰林,寻取善书之人,相应交与翰林院。”康熙帝表示同意,南书房便由此诞生了。这个原本冷清的地方,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英、内阁撰文中书高士奇以南书房侍从身份入侍内廷,清宫档案《南书房记注》从这一天开始记载,标志着南书房作为一个内廷机构正式设立。

南书房是专门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内廷机构,明确规定“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皇帝选择品学兼优的翰林院汉族官员入值,凡被召入南书房,不论官职崇卑,概称“南书房翰林”、“南书房供奉”、“内廷供奉”。

起初,翰林入值南书房是单纯地作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常侍皇帝左右。皇帝每外出巡幸便作为随从跟随,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康熙帝与南书房翰林讲解经史,除了加深学术修养外,重要的目的在于探讨治道。

比如,康熙帝在阅读完《资治通鉴》之后称:“千古治乱不能出其范围。”他评论汉朝对待功臣的政策,说:“汉高帝之待韩信,不能如汉光武、宋太祖之待功臣者,亦时势不同也。”从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再后来,南书房便成了康熙帝的机要秘书机构,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与机务。为了使南书房的集权制得到更好的发挥,康熙帝还设置了“南书房行走”一职。

康熙帝选拔南书房行走并不看其出身,而是“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惟视学问之优,不尽为官职”。只要是才学甚好的人,都有可能被皇帝选中。出身寒微,曾以卖字为生,但能诗、善书法、精鉴赏的高士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从小好学能文,但因家庭条件十分贫困,并未考取功名。流落到京城之后,靠替人写字、卖字为生。

一日,康熙身边的重臣纳兰明珠偶然间看到了高士奇所作书法,对其甚是赏识,便将其推荐给了同样喜好书法的康熙。康熙一向重视人才,便让其入内廷当了詹事府录事。能够得到纳兰明珠和皇帝的赏识,高士奇可谓是遇到了命中的贵人。那么,高士奇到底有多少学问,能有资格入选南书房,陪皇帝读书呢?

据清光绪《平湖县志》《高士奇传》记载:高士奇擅长图书编纂,写得一手“二王小楷”;不仅会作诗写论,还懂得收藏。可见,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

在当时,很多文人雅士都以能够成为“南书房行走”而作为荣耀。然而,每一位侍奉皇帝读书的“南书房行走”,其当值之路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就拿高士奇做个比方吧。相传高士奇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到南书房值班时常揣着几颗金豆子,一有机会便以金豆子作为报酬向乾清宫的太监打探,皇上最近读的什么书,读的是哪几页,回去之后便找来皇上正读的书,先读个滚瓜烂熟,以便在皇上问起时,可以做到对答如流。所以,在皇上眼中,这位南书房行走的学问一直是那么渊博。

高士奇的做法虽然有投机取巧的成分,但这也足以说明一点:康熙帝挑选南书房行走是将学识看得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些南书房行走绝大多数是汉人,这说明康熙帝作为满洲贵族的政治代表,能够接受汉族文化,赏识儒家学说;南书房行走的设立又是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消除汉族人反清意识,从而使之为清朝服务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笼络汉族官僚、士大夫的一种手段。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很注意团结汉族地主,但是,他更喜欢任用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对江南士大夫多有排斥和打击,这使得江南士大夫对清朝统治怨声载道。后来,发生“三藩”叛乱时,各地纷纷响应,这使得康熙深为震动。

于是,康熙在对南书房行走的选拔中,有意对江南官僚、士大夫给予较多的关怀。南书房也成了江南汉族官僚、士大夫向皇帝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的正常渠道,继而利于加强皇权、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是康熙实施高度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农月八月15是中国全统节日;中秋节。

今天我在这说说古人过中秋都干哪些事。

第一:就是赏月,古代文人骚客,都以中秋赏月为乐趣,正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结束单身还得多少年!

第二;就是观潮,在汉代的时候,我们古人就有中秋节观潮这个习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只有涛声依旧。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海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当然啦!现在我们可能没有观潮的这个条件,但是,大家可以去当地旅游景区,登山看胜地,看美景;看看别人赏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的!

第三;就是燃灯,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家中财气位点灯,是方便给财神引路,给家宅旺财招运,还有一个竹条扎制的灯笼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不过,当今燃灯这个习俗已经慢慢的抓紧,由于政府提倡门前三包,危险的事不允许做,燃灯是比较危险的事情,现在咱们各地大城市或景区的夜景都是霓虹灯光灿烂很漂亮,想脱单的友友们可以在中秋节晚上带上月饼,水果,愉悦的心情出去走走,看看;找一个景色比较美:人多的地方赏赏月,碰碰偶遇机会,把单脱掉。

第四;就是熬夜,古人相传在中秋当晚,越晚睡越长寿。这个古代相传中秋节越晚睡越长寿是名正言顺的熬夜陪伴长娥,等待月佬公公为单身匹配脱单对象!

所以身的友友们,中秋节的夜晚熬夜不用克制的,放心尽情的享受这个有趣的夜晚吧。

第五;就是偷葱偷菜,这偷葱偷菜其实古代相传一些单身女子在中秋节当天去别人家菜园里偷葱偷菜会在不久的将来遇到自己心中如意郎君,正所谓

(偷个葱,嫁个好老公)

(偷个菜,找个好女婿)

而已婚女子则偷瓜求子

每个朝代的中秋节习俗都非常有意思

所以单身的女友友们,平时走过路过的看到哪家菜园有菜的记住中秋节那天去偷一些葱菜回来,中秋节夜晚带上月饼和偷回来葱还有菜,水果找一个美景帅哥多的地方赏月去吧!让月佬公公为单身的女友友们脱单!

预祝友友们中秋节快乐,好运连连,阖家幸福喜乐安康!

科场盛事之四——七子登科(二)

除了上文许学范七子登科之外,许氏家族中进士者尚有:许乃安,许钺弟许鉴孙,许学曾(字固庵,乾隆五十七年举人)之子,字吉斋,号退庐,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进士及第,典湖南乡试,于落卷中识拔曾国藩,曾出任西宁与兰州知府,道光末年曾出任杭州敷文书院山长。

许乃赓,许钺弟许钧之孙,许学欧(字修门,官至户部员外郎)之子,字念扬,号藉舲,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进士,由编修擢右春坊右庶子,充国史馆提调。弟许乃嘉,诸生。弟许乃裕,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举人,仕至平湖县教谕。

许庚身,许乃谷之子,字星叔,举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进士,历官刑部郎中、鸿胪寺卿、内阁侍读学士、光禄寺卿、提督江西学政、太常寺与大理寺卿、礼部与刑部右侍郎,官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署兵部尚书,卒,谥恭慎。许庚身是杭州许氏家族政治地位最高者。

许彭寿,许乃普子,字仁山,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会元,第二甲第一名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左侍郎。

许谨身,许学欧孙,许乃谷子,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进士。

除上述外,杭州许氏还有许楣、许梿兄弟二人,于道光十三年癸巳科中同榜进士,许楣还高中会元。

当地相传,杭州许氏家门之盛是由于先辈积德之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许钺的父亲许尧堂(字乐亭)游幕出身,初就幕于陕甘两省,后被乾隆朝名臣直隶总督方观承以厚币延之幕府。他办事精敏,当时平凉、庆阳数府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饿殍遍地,许尧堂闻而悯之,私具一折稿请公入告,并请发帑银二十万两赈济平凉等府饥民。迟之数日,折尚未发,许尧堂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方观承问故,说:“待先生并无敢慢,今忽然辞馆,想为请币二十万之折迟疑未发耶?”许尧堂回答:“此折果发,必不辞馆。”方观承答应了他,即日拜发。“去后,公意终惴惴,谓所请过多,恐不能邀准。一月后,奉回朱批,乃大蒙嘉奖,并以二十万两恐尚不敷,加赈二十万两。公大喜过望,即诣封翁谢过。于是平凉等府数十万生灵,得免转于沟壑矣。不数年,封翁之哲嗣即领乡荐,文孙学范、学曾(笔者注:许学曾没有中进士)均接踵成进士,迨乃字排行,益复昌盛。人谓许氏阴宅甚佳,讵知封翁之功德曾活数十万生灵之所致哉?戴君槐谷为许氏姻亲,所述如此,当得其实也。”

许学范七子登科,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这一历史记录为同是许立后裔定居在广州府番禺县的许祥光家族所改写,因此,许祥光家族堪为钱塘县许学范家族之俦。

许祥光,字宾衢,号冰渠,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进士及第,官至广西按察使;弟许其光,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进士。

许祥光的七个儿子也先后中举或中进士。

许应骙,字德昌,号筠庵,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科举人,翌年登进士第,历官翰林院检讨、侍读与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国子监祭酒、甘肃学政、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与礼部尚书,官终闽浙总督。

许应锵,举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乡荐。

许应鎕中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举人。

许应銮与兄许应鎕一起中同治丁卯科举人。

许应錝领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乡荐,许应锴与弟许应镕同为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举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曾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以及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都是该家族的佼佼者。

2022阅读书目

2022阅读书目:

1、梁晓声《人世间》1、2、3册

2、葛亮系列作品《燕食记》《瓦猫》《北鸢》《无岸之河》《朱雀》

3、毕淑敏《花冠病毒》

4、乔治 奥威尔《1984》(未读完)

5、张玮《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

6、格非《江南》《望春风》《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

7、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

8、汪曾祺《旅食与文化》《晚饭花集》

9、朱振藩《味外之味》《味兼南北》《饕掏不绝》

10、丁凡《天下美食》

11、《先生馔》,梁实秋、唐鲁孙的民国食单

12、迟子建《起舞》《福翩翩》《逆行精灵》《原始风景》

13、《下沉年代》

14、林卫辉《粤食方知味》《吃的江湖》

15、刘震慰《故乡之食》

16、《龙飞凤舞到钱塘》

17、王安忆《千字文一把刀》

18、贾平凹《白夜》《山本》

19、张佳《北京女子图鉴》

20、小宽《爱吃的人总会相遇》

21、董卿《朗读者》1、2、3

22、余华《文城》

23、《中国人超会吃》

24、马未都《背影》

25、吴晓波《人间杭州》

26、菜馍双全《馋是一只花》

27、《总有人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28、《北梦难寻》

29、安意如《安得盛世真风流》

30、程乃珊《上海探戈》

31、王恺、韩松落、尼佬《浪游记》

32、黄佟佟《最好的女子》

在朱元璋的26个儿子里,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永乐帝朱棣,但要说最优秀的,却不是他,而是十七子——朱权。

要说朱元璋最宠哪个儿子,那不用说就是朱标,但是朱元璋生的哪个儿子最优秀,毫无疑问就是朱权。

朱元璋二十六位皇子当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后来缔造"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和一开始就被朱元璋作为接班人培养的长子朱标。

相比于大哥朱标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朱棣活到了六十四岁,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位。不过,朱元璋诸子当中最长寿的还得是其第十七个儿子朱权,他一辈子先后经历六位帝王,最后还寿终正寝,可谓十分难得。

朱权作为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可谓是受尽朱元璋的宠爱。除了太子朱标,朱元璋最宠爱的人,恐怕就是他了。朱元璋宠爱他到什么地步,朱元璋在朱权14岁时,就封他为宁王。

京城时,朱权就掌管了一支军队,不仅如此,朱权还习得兵书,可谓是文武双全,遇到外敌时,朱权也是英勇杀敌,在战场上无人能敌。

朱元璋也是很满意自己的小儿子,年纪轻轻就有自己当年的风采。

本来这样的一位王爷,是吃香的喝辣的,但是他最后为什么去当道士,其实这一切都要从朱允炆开始说起。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在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削藩,先后收拾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当快削到燕王时,朱棣先发制人,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举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朱权的实力是北方诸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他“所统封疆数十城,广千余里,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视诸王最雄”,手上握有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威名远扬。

正因如此,朱棣才对宁王朱权手上的兵马如此垂涎。朱棣造反之初,就对诸位将领说:“靡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很显然,朱棣一开始就打算吞掉这个弟弟的兵马。

此时朝廷也密切关注着朱棣和朱权,害怕他们联手反抗朝廷,所以,朱允炆遂召朱权回南京,以便控制他,朱权明白朱允炆此举的用意,但他不愿自投罗网重蹈周、齐王的覆辙,所以对朱允炆的命令没有理睬,

建文帝下旨解除朱权朵颜三卫的军权,使得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朱权,被逼地站在了朱棣一边。

朱棣抓住机会,使用计策领兵进入朱权的大宁,威逼利诱挟持了大宁王。之后又收买了朵颜三卫首领,使得自己如虎添翼,直接稳定了大后方。

宁王本想坐山观虎斗,不想自己家人却落入了朱棣之手。为了更进一步,朱棣向宁王许诺:一旦事成,兄弟二人平分天下,各敌一方。得此承诺后,宁王也只好死心塌地为朱棣效劳。

四年后,朱棣获胜,夺得天下,但当初的誓言却没有兑现。

朱权看出朱棣的承诺一文不值,就在朱棣登基不久后,就请封南方。先后选择了苏州和钱塘等地,都被朱棣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经过几次碰壁,加上年事已高,从此对政治心灰意懒,转而潜心钻研学问,经史诗文、天文地理、医卜琴奕无不涉及,在道学、音乐、戏曲、茶道等领域颇有建树。

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十五日,70岁的朱权静静离世,被葬于南昌钟陵山,明英宗朱祁镇以其为“彬彬博雅君子”而赐谥“献”,世称宁献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54296/
1
上一篇厦门房地产信息网(厦门房地产信息网58)
下一篇 盐城信息(盐城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为您推荐

联系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联系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在线咨询: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