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像裹了脚的老太太走路一样,降的幅度是一点一点地挪!对很多人来说,购房缺的不是那一点基点,而是首付比例。
今天的环球网发布了一条购房有关的信息: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什么意思?换算一下,10个基点即为0.1%,按当地利率水平最低下降20个基点即下降0.2%。例如:当地利率为4.85%,则刚需首套房可降幅度最大为20基点4.65%。
与去年相比,老实说降了不少。但这很可能还是改变不了购房的现状:首付不起!
另外还有很多人提出疑问,去年按百分之5点多交房贷,今年调整下来了,那按多少标准交?查了一下,房贷利率下调,用户符合房贷利率调整的条件,到了利率调整日,银行系统会自动调整用户的房贷利率。
算了一笔账,调整后,假设贷款金额100万元,期限30,等额本息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月供支出将减少120元左右,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4万元左右。当然如果提前还的话除外。
看来贷得越多,效果很明显。不过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选择提前还款。毕竟还的越早,利息也掏的越少。
头条热榜
找到了,微信点我一服务一钱包一消费者保护一帮助中心一猜你想问点更多一交易问题(微信转帳)里关于转帳到账时间的说明一一点开后再点"点击这里",就有转帳到帐时间设置。
【七部门发文:#直播单次打赏额度设置上限#,#直播打赏必要时设置冷静期#】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网络直播平台要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直播打赏服务管理规则和直播带货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等方面合理设限,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对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进行消费提醒,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网信中国)
【七部门联合发布:#直播单次打赏额度设置上限#,#直播打赏必要时设置冷静期#】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网络直播平台要建立健全#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直播打赏服务管理规则和直播带货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网络主播账号在单场受赏总额、直播热度等方面合理设限,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对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进行消费提醒,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期。
人民日报总结9个攒钱小妙招
【9个存钱妙招,拯救“月光”的你!】①每月收入平分三份:生活费、储蓄、活动资金;
②办一张跟工资卡关联的银行卡,设置工资到账第二天强制扣款;
③只办一张信用卡,多看账单少看卡;
④做“预备消费清单”,冷却两周再决定买不买;
⑤善用理财小工具,利息低总比没有好……
9个妙招↓↓月光,还有救!
收藏学起来
“基层靠提成,中层靠分红,高层靠股权”
之前我对这句话,止于“明白”。今天详细研究《从零到百亿》,有深层次洞见,分享给大家。
1.基层靠提成
如何设置管理手段,最重要的是洞察每个层级最深需求。
基层深层次需求是啥?4个字“养家糊口”。
所以,基层最关注的是【现金】,即时到账。
少跟基层谈愿景、谈“我有一个梦想”,基层就想混口饭,跟你的梦想有p用。所以,对于基层,与其空谈梦想,不如训练他们的执行力,让他们拿提成,高高兴兴拿现金。
拿现金➕及时反馈,对于养家糊口的基层,有强大的吸引力。
2.中层靠分红
中层员工,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复制自己、培养团队】
所以,中层员工的收入,要跟团队绩效深深挂钩。而且,要有独立负责人的意识:也就是本团队业绩越大,团队长收入越高,团队长对团队的结果负责。
很多企业臃肿低效,原因是中层只是上层命令的传达器,这是不对的。中层是很重要的主角,复制自己,带领团队一次次拿下胜仗。
3.高层靠股权
高层最关心的是啥?显然不是养家糊口,高层年薪很高,生存不是问题,而且你给大量现金,他们未必看得上。
高层要用股权激励,跟公司前途系在一起。企业如何给高层股权呢?不是根据高管的职级、工作年限,而是根据当年新增的业绩。
比如,公司有4个高管符合股权激励,a新创造业绩10万,b新创造业绩20万,c新创造业绩30万,d新创造业绩40万,4个人总共100万。
年底公司计划拿出1000万元的股份奖励大家,按照比例,a分得100万,b是200万,c是300万,d是400万。
还有一点关键是【股权不能白送,高管要花钱买】,但花钱要有折扣,让高管感觉捡便宜,比如说1折购,a花10万元可以买到公司100万元股份。
这个购买是自愿的,高管可以自行抉择,这样解决了两大问题:
1)花钱买,高层觉得占了便宜,感激公司;如果是白送的话,很多人觉得比别人拿得少,反而憎恨公司。
2)钱花在哪,心就在哪。当高管花钱买的股份,更能跟公司拧成一股绳,为公司的愿景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他们的股份也越来越值钱!
总之,基层靠提成,中层靠分红,高层靠股权,要洞悉不同层级的深度需求,方能打造更具生命力的企业[心]
【参考文献】
《从零到百亿》-徐欢生 叮当快药联合创始人
保护消费者选择权,双十一终于又变成了”消费者的双十一“
作为一个从第一年双11就深度参与的老剁手人,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双11经历了一个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合规的全过程。
还记得前几年大家吐槽的内容吧:提前涨价再打折、宣传活动套路多、满减规则太复杂、半夜抢购不方便…… 但一般大家吐槽了,下一年的双11都会自我升级,比如今年的抢购时间就提前到了8点。
今年多地政府还纷纷出台“规范双十一”的相关要求,约束商家诚信经营。还有什么七天无理由退货、退货资金一秒到账,购买商品附加保价服务等等,其实都是我们在消费中的真实体验,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平台商家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自我服务上不断改进,也会让消费者更加安心地买买买。其实尊重消费者权益可不仅仅只体现在购物上,把格局打开,咱们平时每天要用数个小时网上冲浪,一个开屏广告看半天,刷个新闻消息还要进广告,想要进行设置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入口,这种被app软性强迫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感受过。
那时候业内说的都是用户时长,是怎么“赚”到用户的时间,而不是怎么尊重用户的感受,结果就是引起了大家的逆反心理——不用了还不行吗?
还好也有大厂嗅觉敏锐,率先向自己“开刀”,比如支付宝今年1月就第一个上线了“消息刷子”,不想看的消息直接清空提醒,后面连小红点也可以自主关闭了,现在很多app也默默“抄作业”加入了改正行列,明确表态保护用户的选择权。包括微信也新增了“公众号红点提醒”功能,在用户体验优化上开卷。
尊重用户权益这块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努力,也希望各大app说到做到,认真“减肥”,减去的是不必要的打扰和臃肿的功能,同时做到“增肌”,也就是增加用户自我管理的入口,比如九宫格的编辑啊,链接各种服务的消息盒子,用或不用怎么用,用户都有决定权,这样才是发展共赢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