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阎学者的文章可真够长的,仅从文中内容看,其逻辑非常清晰,多层多面论述非常严谨(假设其中说明引用的几种载体的内容为正确的),如果颜宁方没有有力证据的话,似乎可以坐实颜宁涉嫌学术造假和欺诈了,其2014、2015相关两篇论文存在严重逻辑漏洞,数据基础也存在重大缺陷。另外,从她当初所谓愤然高调出国(据传是因未评上院士)来揣测下可能相关学界和主管部门是清楚地知道这里面的问题的。而现在又一拍即合立即马上回国到深圳当院长,可能对国内也不一定是什么利好,不过舆论好像炒的很高,一如其当初出国时,不知将来利弊如何,只能有待时间来检验了。@张捷财经观察 张老师有空是否能够讲一讲,期待中[呲牙]
张捷财经观察教育、历史学者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张捷杂谈# 发现和验证差别大了,但在中国很多搞科学的都是验证,对中国科技也有重大进步意义,所以中国科技界有科技进步奖,但如果是验证说成了发现,差别就太大了。 有人拿杨振宁李政道和吴健雄举例,吴健雄验证了没有得到诺奖,但实际上这个例子也不恰当,因为吴健雄是自己创造的验证方法,也有重大意义,起码可以算发明;而生物显微成像领域不是她的技术,只不过是应用了这个技术,也就是说照相机不是她发明的,好景点不是她发现的,她是拿着照相机到好景点去最早照了照片出来,告诉大家的确是好风景。 转载:润涛阎:给农民工详解颜宁的谋略于胆量 - 舞风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83702059
湖北一副教授窃取学生成果,院长挂名却称不知情,学生怒而索赔30万[抠鼻][抠鼻][抠鼻]
老师剽窃学生作品,申报了三项发明专利,而且院长还在专利申报中署名了,换成谁估计都无法接受吧?
这些年高校师生之间因为研究成果闹矛盾的事情并不少见,但公开剽窃和署名的现象还是让人不齿的。
据媒体报道,湖北科技学院2015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孟某把母校的一名副教授叶某举报了,原因是该老师在2017年剽窃了他的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并且还成功申报了三项专利。
最让孟某无法理解的是,这三项专利的第一和第二申报人分别是母校的一名副教授叶某以及学院的院长郑某。
在毕业生举报后,湖北科技学院介入调查,11月9日发布通报,副教授叶某被处分,可毕业生孟某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因为剽窃的第二申报人是院长,对方为何没有被处分呢?
院长郑某则认为,整个专利申报过程自己并不知情,他也是受害者。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件事挺有意思,自己署名了,为何还是受害者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毕业生孟某又爆出了猛料,他说自己在2015年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副教授叶某和院长郑某就对他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自己都拒绝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副教授叶某和院长郑某并没有教过毕业生孟某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由此出现剽窃现象真的是非常罕见,过去出现的师生之间的成果之争,往往是因为双方存在教学和学术指导关系。
后来,毕业生孟某在律师的建议下,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方面要求把三项专利无偿转移到自己名下,另外一方面要求副教授叶某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30万元。
既然学校已经认定剽窃事实成立,一个要求肯定是可以实现的,但赔偿30万元则成了难题,对方认为金额太高,高校老师并没有那么高的待遇,叶某无法承受,而且叶某也没有因为三项专利而获得任何利益。
在毕业生孟某看来,自己索要30万元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成立基金会,帮助学校10位贫困生,并非是自己受益。
对于这件事情的是是非非,很多网友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有人认为对副教授叶某的处分过轻,并不会对个人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另外一方面,认为院长此时说和自己无关的解释过于牵强。
甚至还有网友直言,如果说院长解释自己不知情,那为何不挂其他人的名字呢?旁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校应该给出合理的解释才行。
不得不承认高校存在一种现象,高校的教授和副教授可以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上署名,只要稍微指导一下,就很有可能拿走第一作者的位置,而且这并非个例,甚至有人直接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让学生有苦难言。
但毕竟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权益意识越来越强,不再像过去那么好糊弄了。尤其是那些都没有给学生指导的老师,直接剽窃他们的成果,更是让人无法接受。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社会,都应该彰显出公平与正义,要严厉打击那些学术不端行为,对那些失职的管理者也同样要追究责任,因为学术氛围不是一天两天、一个老师或者两个老师营造出来的,那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值得深思。
专利申请挂名,事后却称自己不知情,你觉得解释合理吗?#学生举报老师剽窃科研成果#
中国对于美国的威胁并不在于gdp或其它,而在于本应在尾雁行列的跟从者,科技实力却冲到了雁阵核心圈领先行列中,怎么来理解呢?
假如中国人均 gdp 达到4万美元时,那就不会是现在任何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将是一种全新的“发达国家模式”,并将重塑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开创一种全新的“全球化”模式。
中国人均 gdp 达到4万美元也就意味着中国gdp总额达到56万亿美元。
中国2000年r&d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1%,2014年为2.05%,2020年增至2.4%。也就是说,即使中国的r&d研发投入占比不再象之前一样大幅增长,以止步于2.7%来计算(在2014年,这个占比超过欧盟28国平均的2.08%,持平于美国的2.73%,低于日本的3.87%,韩国的4.29%),r&d研发投入总额就将超过1.5万亿美元。
若“北美 西欧 日韩”的gdp总额增长延续近年趋势(除美、韩外均无明显增长),r&d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也无太大变化的情况下,1.5万亿美元将超过“北美 西欧 日韩”的r&d研发投入总额。
而现代研发有一个特点:所有重要研发都必须立足于大规模资本投入和大规模团队协作,部分科研活动如果没有达到以百亿美元为计价基础的投资门槛,甚至连入场资格也没有;规模效应越发明显。
2014年,中国r&d研发投入总额刚超过日本,达到欧盟28国总和、美国r&d研发投入总额的一半左右;中国科技人才总量152.4万人,超过美国的125.3万人,仅次于欧盟28国总和176.2万。在此情况下的成就为:
1981年,美国论文数量占了世界38%,论文被引用次数占全世界55%,都高居世界第一位,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英国世界第二,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了全球10%左右,德国世界第三,被引用次数占全球大约6%,日本世界第四,占世界大约5%。
2015年,美国论文数量下降到世界24%,论文被引用次数下降到世界22%,但是仍然是世界第一位。世界第三英国为7%,世界第四德国为6.7%,日本先盛后衰,曾跃升到8%后降至3.5%。
从1981年-2015年,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基础科研成果世界份额都在下滑,唯有中国处于飙升,论文被引用次数从1981年占世界比例不到1%,上升到2015年的占世界13.5%,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
所以在r&d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北美 西欧 日韩”总和之后;再加上以14亿人口为基数,在普及教育之后每年源源不断毕业的数百万大学生、数十万硕博士等。
在所有重要研发都必须立足于大规模资本投入和大规模团队协作的今天,决定了我们具有全方位、整体性的科研优势。并且,在逐步克服起步太晚、积累不足的缺陷之后,这个优势将越来越大。
这样,在经过数十年努力之后至少能达到:单单与美国相比较,大部分科研领域由望尘莫及追赶至可望项背,小部分科研领域追赶至并驾齐驱,一些科研领域领先于美国。关键是这个会打破了当今“完美”的现代资本主义体系(雁阵体系)。
雁阵体系得以成立,是实现“依靠霸权,建立体系;通过体系,明确分工;利用分工,分配利润”;实现世界的10%带领安排、掠夺压榨其余90%,而我们的强大势必会对“体系”造成威胁和破坏。
所以,当中国人均 gdp 达到4万美元时,“完美”的现代资本主义体系(雁阵体系)必然崩溃。现有的依附于雁阵体系,通过剥削掠夺发展中国家来维持大量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各种“发达国家模式”都将被改变。
我们将是一种全新的,以科技来引领世界而非以科技壁垒来控制世界的“发达国家模式”,并将重塑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开创一种全新的“全球化”模式和“全球工业化”模式。
赞皇县第一中学张向敏
用爱浇灌那一米美丽阳光
“虽然我们不能增加学生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生命的深度。”这是张向敏老师自始至终的人生追求。
二十四年的教育生涯中,张老师用微笑注解人生,用爱心定义教育。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平常心:安于平凡,甘于平凡
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是一份平淡且持久的幸福。张老师深知,唯有安宁,才让我们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不会得意忘形;唯有安宁,才能使我们沉下心去,一点一滴地品味幸福。
事业心:潜心教研,勇于创新
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她注重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善于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帮助学习新知识,温故知新;课下,她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充电,学习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自担任数学学科组长以来,她带领本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采用“六环节”的教学方法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她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断创新,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她还利用课余时间热心指导年轻教师,使他们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付出总有回报,她的工作态度受到校领导的一致好评:2015年获全国中小学论文二等奖,并被评为模范教师;2016年获石家庄市青年教师优质课优秀指导奖,并被评为赞皇县优秀教师;2017获中年教师说课二等奖,并获县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称号;2019年获教学设计一等奖;2020年记三等功,2021获市学科名师称号,年度考核多次获政府嘉奖。
责任心:爱生如子,以德育人
在教育管理上,从教24年中,她曾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繁杂,但是,她毫无怨言。尤其是和别人谈到自己的学生时,她就显得无比骄傲,因为在她心中,学生始终是她的快乐、她的骄傲。“热爱学生”被张老师奉为至理,也始终坚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教师定可以挖掘出每个学生生命的光彩。2013年和2020年她所带班级获石家庄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同时获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获“自主管理优秀班主任”。
图文来源:赞皇县第一中学
年初我写了一篇《碳排放是一场针对中国的阴谋吗》一文,最近仍然受到很多朋友的留言讨论。我实际上一直在留意相关资料。
我阅读到一篇来自英国达勒姆大学地理系的论文《“无处不在的战争”的隐性碳成本:物流、地缘政治生态和美军的碳足迹》,这篇论文发表在《英国地理学会汇志》。
该文重点关注美国国防后勤局 - 能源 (dla-e),这是美国国防部内一个大型但几乎未经研究的子机构。 dla-e 是美国军方碳氢燃料的主要采购点,也是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dla-e 保存美国军事人员在国内和国际上购买散装燃料的记录。 论文作者编制了一个 dla-e 记录数据库,其中包含所有已知的陆地、海洋和飞机燃料采购,以及与美国运营商在军事哨所、营地、车站和从 2013 财年到 2017 财年在国外运送燃料。
通过对美军的全球物流供应链的批判性分析,计算出美军对气候变化的部分影响。报告研究指出,如果美国军方是一个民族国家,如果仅考虑燃料使用的排放量,它将是世界上第 47 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dla-e 的日常能源运营情况,该机构每天处理价值 5300 万美元的 1400 万加仑燃料。此外,dla-e 具有向 38 个国家的 2023 个军事哨所、营地和站台投送的能力; 51 个国家的 230 个燃油合同地点; 和 97 个国家的 506 个飞机内合同地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dla-e 每天在外国军售燃料中赚取 110 万美元(2015年数据)。
论文作者指出,dla-e的综合记录展示了美帝国主义地缘政治生态的部分但稳健的图景。
这篇论文的数据来源可信、严谨,因而是美国碳排放战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参考以及调查方向。
近期有一些关于美国碳排放政策的解读文件,我们继续追踪。
论文链接: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打不倒的十年——北大和和中科院心理所双硕士,北大暖姐
她是北大暖姐,42岁,身上有很多标签。
她的人生之路值得我们去思考:
1,2011年,因为家庭暴力,她选择离婚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
2,在一边工作一边带娃的艰难岁月中,她选择去中科院读研究生,修心理学。
3,2012年,遇到了现任,重组了家庭。
4,2013年,顺利考入中科院心理所国家级重点实验班。
5,2015年,毕业论文第一次实验失败,她通过发展新的兴趣爱好调整心态,并考取了国家素描四级证书。
6,2016年,顺利通过毕业答辩,成功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
7,2017年放弃高薪,报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8,2019年,转行教育领域。
9,2020年,以优异成绩顺利从北大毕业。
…
背后的艰辛常人不得而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年龄从来不是停止进步的理由,只要不断努力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都是最好的年华。
成功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勇敢者才能披荆斩棘战胜它!
【最重要的“医用战略性物资”一一是咖啡?!】
临床工作中,医生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写不干的蓝黑笔、踩屎感的cross鞋、还是锃光发亮的听诊器?
来到 21 世纪,忙碌的医生的最大诉求其实只剩下一个:清醒地活着。这其中,「清醒」是「活着」的质量保障!
于是,2015 年 bmj 的一篇论文表示:为了清醒,医生需要一杯「咖啡」[看]
无独有偶,2009 年昆士兰健康中心(queensland cultural centre)的「疲劳管理政策」表明,疲倦且过度劳累的医生会「战略性使用咖啡因」。
于是他们建议,每位医生每个工作日需要服用 400mg 咖啡因(≈ 6 杯咖啡),以保持工作清醒......这是要把我们泡在咖啡里的节奏啊![笑哭]
转自:丁香园
张会会,女,汉族,黑龙江海伦人,先后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起,执教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目前已经在《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学习与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历史档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学术论文:
1、《明代乡贤书写中“孝”的文本建构及嬗变——以浙江金华浦江郑氏为例》,《中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cssci核心期刊)
2、《明代乡贤祭祀中的“公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cssci核心期刊)
3、《明代乡贤祭祀与儒学正统》,《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
4、《人以地灵、地以人显——明代江浙私修乡贤传记探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4卷,2020年8月。(cssci核心集刊)
5、《从明太祖实录稿本谈明初立储问题》,《历史档案》,2018年第2期。(cssci核心期刊)
6、《明代乡贤祠祀与国家的“敕褒忠贤”》,《明清论丛》第19辑,2020年8月。
7、《明清辽东乡贤与地方社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8、《清前期殿试策问与时政关系探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9、《明代乡贤书写中“孝”的文本建构及嬗变》,收录于“故宫学与明代政治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4月。
10、《康熙帝与密臣李煦》,《新商报》,2010年5月20日。
主持项目:
辽宁省社科基金,明清时期辽东乡贤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要籍选读等课程。
研究生:明清史料学、地方文献与明清社
武永亮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01
最高
学历
本科
最高
学位
硕士
学位
类别
法学
工作
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职称
教授
所在
学科
专业
一级学科代码
0305
一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学科代码
030505
二级学科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代码
01
研究方向名称
当代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
个人
简历
1984.09-1986.07河北邯郸学院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86.07至今先后在校附属中学任教(曾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组织人事部科长、校宣传部副部长、社科系党总支书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院长等职务。
期间:1991.09-1994.06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2000.07-2002.08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10.09-2013.07攻读高校教师思政专业硕士学位。
中共青海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导师,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自主选学党性教育课程主讲教师,青海省党建研究会会员,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共西宁市委组织部、西宁市广播电视台“夏都好声音”广播栏目特聘客座嘉宾。
研究
内容
简介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方面的研究。在大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等方面及三江源生态移民转移就业、培训等研究。论文《青海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在第六次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一文获青海省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等。
在研
科研
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省教工委、校级社科基金项目和党建思政项目6项,其中5项结项,在研2项。
1、《三江源生态移民转移就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万元 2014.06-2017.06 (在研)
2、《青海省高校大学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实效性研究》学校党建思政研究项目 1万元 2016.06—2017.06 (在研)
3、《构建青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研究》学校教学改革项目 0.8万元 2015.11—2016.11 (在研)
获奖
情况
一、科研成果(按序号、成果项目名称、颁发单位、获奖等级、本人排名、获奖时间分行填写)
1、地方特色案例试题(编号:130405)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
优秀案例三等奖 独著2014.03
2、《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获教育部农林院校人文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征文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11.05
3、《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等十个单位 获省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论文奖 独著 2011.06
4、《青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析》被《理论前沿》杂志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排名第一 2014.05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被青海大学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一 2015.06
6、《青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被省教科文卫工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015.11
学术
论文
一、本人发表论文
1、《青海省高校大学文化的缺失与建设》发表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2、《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收录在《辉煌的历程》论文集中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1.12
3、《青海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收录在省十一五成果汇编中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1.06
4、《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教育培训研究》发表在《理论前沿》2013.12
5、《爱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发表在《党的生活》2014.05
6、《青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析》发表在《理论前沿》2014.05
7、《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发表在《理论前沿》2014.06
8、《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 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发表在《青海日报》2014.09.05第6版
9、《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发表在《青海日报》2016.06.13第5版
武书连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 (一)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21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评价》课题,历时12个月,于2021年12月结题。《2021世界大学论文引用排行榜》是该课题阶段成果。
论文引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行为,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主要由论文参考文献构成的论文引用,直接反映了学术成果间的相关性、依存性、继承性。
一、数据采集
《2021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评价》共收集全世界7855所大学在14534种学术期刊2015-2019连续5年发表的论文之间相互引用数据,其中,国际期刊11674种、国内期刊2860种。14534种源期刊均为雅学资讯网的scd和scdw期刊,网址:雅学资讯网。
没有全日制本科生或者专科生的大学,例如洛克菲勒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不在评价范围,该类只招收研究生的大学列入后期的科研机构评价中。
所有论文中,论文合作单位小于等于4的,按单位数量计算得分;大于4的,计算前4个单位得分,第5单位及其之后不计分。
计算公式:合作单位数为l时第j个单位对该论文得分aj贡献如下:
aj = qj / [1 q-(1 q)1-l]
1 ≤ j ≤ l ≤ 4, q = 0.618
引用论文合作单位同理,每篇论文最多计算4个合作单位。每篇论文被引用1次得1分。
得分举例1:某篇由清华大学(j=1)独立发表的论文,被另一篇由剑桥大学(j=1)独立发表的论文引用。
该两篇论文,被引论文作者单位数l=1,引用论文作者单位数l=1,根据计算公式清华大学得到剑桥大学1分。
得分举例2:某篇由北京大学(j=1)和哈佛大学(j=2)合作发表的论文,被另一篇由南京大学(j=1)、麻省理工学院(j=2)、浙江大学(j=3)合作发表的论文引用。
被引论文作者单位数l=2,根据计算公式北京大学得0.618分、哈佛大学得0.382分。
引用论文作者单位数l=3,根据计算公式南京大学得0.500分、麻省理工学院得0.309分、浙江大学得0.191分。
北京大学得到南京大学0.500×0.618=0.309分,得到麻省理工学院0.309×0.618=0.191分,得到浙江大学0.191×0.618=0.118分。
哈佛大学得到南京大学0.500×0.382=0.191分,得到麻省理工学院0.309×0.382=0.118分,得到浙江大学0.191×0.382=0.073分。
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全世界7855所大学所有论文相互引用得分。
二、评价方法
胜者在前系本次评价的唯一标准:例如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学院1390分,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487分,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比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论文多,麻省理工学院排在清华大学前面。同理,北京大学引用浙江大学1344分,浙江大学引用北京大学1989分,北京大学排在浙江大学前面。
当多个大学论文相互引用出现循环或更复杂状态时时:例如a校>b校、b校>c校、c校>a校,则依照附在本文附件1“基于胜者在前原则的论文引用评价方法”计算。
三、评价结果
(一)2021世界大学论文被引总数国家/地区排名,中国大学第一(不含台港澳,以下同)、美国大学第二、英国大学第三
2021论文被引总数指的是7855所大学在国际期刊(scdw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数量。中国大学以被引7177325次获第1名,美国大学被引5920155次列第2名,英国大学被引1573148次得第3名。排名第4至第10的国家大学依次是:第4名德国,第5名澳大利亚,第6名加拿大,第7名韩国,第8名日本,第9名印度,第10名意大利。
(二)2021世界大学论文他引总数国家/地区排名,美国大学第一、中国大学第二、英国大学第三
2021论文国家/地区他引总数指的是各国大学在国际期刊(scdw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非本国大学引用的数量。美国大学以被引3577879次获第1名,中国大学被引2256666次列第2名,英国大学被引1216171次得第3名。排名第4至第10的国家大学依次是:第4名德国,第5名澳大利亚,第6名加拿大,第7名韩国,第8名日本,第9名意大利,第10名法国。
(三)2021世界大学论文自引率国家/地区排名,中国第一、美国第二、亚美尼亚第三
2021世界大学国家/地区论文自引率,指的是各国大学在国际期刊(scdw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总数中,本国大学引用所占百分比。中国大学以自引68.56%获第1名,美国大学自引39.56%列第2名,亚美尼亚大学自引38.36得第3名。排名第4至第10的国家大学依次是:第4名伊朗,第5名俄罗斯,第6名巴西,第7名波兰,第8名印度,第9名巴基斯坦,第10名日本。
余三胜籍贯考辨(五)
作者: 徐章程/郑炎贵
本文刊登于《中国京剧》2022年7月刊
余三胜在道光年间,先为压台主角,后于1845年成为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班主。[12]14“春台班”可能就是王瑶卿所指的“安徽某科班”。该“春台班”是嘉庆六年由皖省艺人北来京师组织成立的,班主为陈孔蒸,管事为李华贵。[13]501820年“春台班”报散,[13]811823年“春台班”恢复,班主仍为陈孔蒸,管事仍为李华贵,除张全保系顺天府籍外,其余五人则俱属安庆籍。[13]89根据《春台义园记》的记载,1835年,“春台班”陈孔蒸、蒋云谷等倡议同业集资,在左安门内南极庙左侧,购置郭姓荒地16亩为“春台义园”,但在捐款名单中没有余三胜。[7]9
从《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和民国《潜山县志》(1920年)第五卷中收录的《潜山义园记》可知,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旅居北京的潜山人陈盛江和周瀛等号召潜山同乡在北京右安门买地设罝“潜山义园”,余三胜名列“潜山义园”的“首事”(主持者)之一,与程长庚并列。[7]10,[14]39《潜山义园记》中记载道,“……潜为安庆属邑,地瘠多山,民每轻去其乡,佣贩自给。近年故乡兵火,避地北来者尤众,奔走衣食,谋生不遂,往往客死,无过而问者。……使天下之游斯土者皆如二君之用心,将无邑不有义园,俾死有所归,游魂无馁,岂不足以劝将来、厚风俗哉?故乐为之记。”可以看出,“潜山义园”的主要目的是安葬客死北京的潜山籍人士。潜山义园是《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中记载的唯一用县名命名的义园,民国《潜山县志》还记录了民国8年(1919年)由安徽潜山会馆董事刘宗炎和副董事徐道傳等签署的《潜山义园地新契》。[14]40程长庚和余三胜等旅居北京的皖籍艺人参与“潜山义园”购置并被推为首事一事,是他们本人以实际行动对自己籍贯的证明。
我们还注意到,2015年,何毅在论文《余三胜籍贯考》[15]1138-1144中基本上延续了“方文”的观点,并提供了《余氏八修宗谱》的局部图片。图片显示为打字印刷本,“开龙”和“开贵”二词为手写体,其他为铅字打印体,一看就知这是解放后新修谱本。何毅强调“八修宗谱”的信息与“方文”提供的所谓“七修宗谱”一样,“七修宗谱”疑点诸多不足为据,“八修宗谱”更不值一提了。何毅忽略“紫云乃三胜承继子”这一重要信息,利用余紫云和余叔岩的“事件说”来推测余三胜的籍贯,但这是不严谨的,也是不可靠的。另外,何毅还提到余三胜口音中的“n和l不分”一事,并用“口音说”来证明余三胜是湖北人。其实,安徽潜山方言也是“n和l不分”,在朱甦的《潜山方言》一书中就有“潜山源潭片方言较重,n和l不分”的记载。[16]6 余三胜“口音”反而支持了余三胜为安徽潜山人的说法。
综上所述,程演生《皖优谱》中考证得出的余三胜是安徽潜山人的结论是合情合理的。余三胜,安徽潜山人,安徽科班出身,徽派i老生,曾任徽班“春台班”班主,同治二年(1863年)转“广和成班”独工汉调。
我前两天写欧洲是被贵族隐秘控制,今天我聊一个人欧盟委员会主席,反俄先锋冯德莱恩。她自己就是出生在高级公务员的家庭,她老公的家庭背景就更厉害了。冯德莱恩家族是被拿破仑和之后的普鲁士国王封过的子爵,一直从事的丝绸生意,多少代的商业豪族。
她是默克尔的好闺蜜,一度做到国防部长。她为什么反俄呢?首先她的祖上就有美国血统,曾外祖父是北卡的商业名门,她自己在英国读过书。她现在的先生冯德莱恩在斯坦福大学教书,两个人都拿了美国护照。她自己做了多年的全职妈妈。她生了七个孩子,前五个孩子都是在美国抚养的。
本来她有机会继任默克尔的,但是2015年她爆出博士论文抄袭的丑闻。德国反学术造假的网站显示,1990年她发布的医学博士论文中,在62页论文中,有27页涉嫌剽窃,而3页几乎全部抄袭,超过75%的抄袭页数达5页。她母校汉诺威医学院宣布介入调查。
但是后来她的丑闻被美国人压下去了,没有发酵。所以她德国政坛之路就到头了,被美国人搞到欧盟去当欧盟委员会主席。
懂了吗?她是拿着美国护照的表面上的德国人,她的家族老公孩子都是。是美国能给的利益大,还是德国能给的利益大。这世界是美国强,还是德国强?是美国能抓得住小辫子,还是德国能抓得住?默克尔的手机都被监听呢。她不反俄能行吗?早就被论文剽窃事件搞下去了。
丁玉龙(海日寒)
性别:男
民族:蒙古
出生年月:1973
职称: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博士
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丁玉龙(海日寒),男,蒙古族,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导;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11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大学教坛新秀(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2012年),2003年荣获第三届内蒙古自治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一等奖。
已出版专著6部,《新时期蒙古族诗歌中的现代流派》(2003年)、《当代蒙古族诗歌综合研究》(2010年)、《本土文化诗学》(2010年)、《蒙古族诗歌现代转型研究》(2013年)、《世界经典电影解析》(2014年)、《当代蒙古族诗歌综合研究》(基里尔文版,乌兰巴托,2015年),发表论文100多篇。
专著《当代蒙古族诗歌综合研究》、《蒙古族诗歌现代转型》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012年,2016年),论文《新世纪蒙古语诗歌——彷徨与求索》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最高奖“索龙嘎”奖(2009年),评论集《本土文化诗学》曾获中国蒙古族文学第二届“朵日纳” 文学奖(2012年),论文《蒙古族生态电影初探》获得内蒙古社科院《中国蒙古学》杂志十年论文奖(2014年)等。2016年获得内蒙古大学校长励学奖青年教师奖。
完成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蒙古族诗歌现代转型研究》(2012年);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蒙古族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正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特别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项目子项目《蒙古族诗歌史》;以核心成员身份参加满全主持的国家重大课题《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整理与体系建构》(2015-2018)。
从事蒙汉语诗歌创作,著有蒙文诗集《遥远的雪山》(2007年)、汉文诗集《一个人的穿越》(2011年)和《空山集》(2015年),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诗歌》、《民族文学》等刊物;诗歌《死城》获得《诗刊》诗歌奖。组诗《北方的蒙古村落》入选高中蒙古文教材《阅读》本。另有电影剧本《圣山》(2009年),蒙译汉翻译作品几十万字。
二、履历
1990.9 — 1994.7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 本科学习
1997.9 — 2000.7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 攻读硕士
2001.9 — 2005.7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 攻读博士
2003.9 —2004.1 北京大学中文系 访问学者
2009.3—2009.7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 进修
1994.7—2000.7 内蒙古大学校办 秘书
2000.7—至今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蒙古学学会理事
全国青联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
三、教学情况
本科生课程:
主持1门本科主干核心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开设:
《中国文学》(二,现代,必修2学分)
《中国现代文学》(必修2学分)
《中国文学》(三,当代,选修2学分)
《蒙古诗歌学》(选修2学分)
《影视艺术专题》(选修1学分)
《影视艺术鉴赏》(选修1学分)
研究生课程:
《蒙古族比较文学》(必修1学分)
《蒙汉文学比较》(选修2学分)
《蒙古诗歌学》(选修2学分)
四、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蒙古诗歌学 蒙古族电影
科研项目:
1.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族诗歌现代转型”(2006.6-2010.12);
2.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族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2013.6-2016.12)批准号13bzw165;
3.正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特别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项目子项目《蒙古族诗歌史》(2013.3-2016.3)批准号mzwh2014-012;
4.正在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满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整理与体系建构》(2015-2018)。
#大国青年 平视世界##牛少年 平视世界##五四#【4位当代青年研究4位中共早期党员,跨越百年同向同行的心灵对话】2021年4月,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寻访报道时,长江日报记者找到4位特别的当代青年。他们的毕业论文不约而同选择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为主题。
遵义医科大学老师付延功2010年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论邓中夏对工人运动的理论贡献》,互联网大厂(头部互联网企业俗称)产品经理牛琳2018年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北京奥运村街道工作人员王晓力2015年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杨明斋的革命贡献研究》,上海青年学者陈斌2019年完成博士毕业论文《俞秀松革命生涯和思想研究》。
邓中夏、李汉俊、杨明斋和俞秀松是中共最早一批党员,李汉俊还是中共一大代表。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后,他们为之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牺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跨越百年,他们对4位当代青年的影响,从毕业论文延续到人生设计。
根据部分热心网友调查的最新消息,吴啊萍的身份调查似乎有了新的进展!
福建人,南京市河海大学2013届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南京鼓楼医院当过护士,也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后来看破红尘出家(个人推测,吴啊萍的行为很可能是受日本某神秘人物的指使!)!很巧,网友找到一篇2015年的论文——《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论文中第三作者就是“吴啊萍”!
当然,这是网友的调查信息,此吴啊萍也许并不是供奉日本战犯的那个吴啊萍,当地派出所也正在核实吴啊萍的身份,大家还是以官方消息为准!#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官方回应# #南京玄奘寺长生殿供奉日本战犯#
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 清华北大浙大前三(一)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22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22年3月结题,内容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挑大学 选专业--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自2002年起,连续21年出版发行这部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长欢迎、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包含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本科大学、非财政拨款的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
本次发布的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是国家财政拨款的802所公办本科大学。
对802所公办本科大学的主要评价指标有:综合实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732个本科专业。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本科毕业生升学率、新生质量、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论文引用质量。
一、《2022中国大学评价》指标变动
相较上年,《2022中国大学评价》科学研究二级指标下增加论文引用质量三级指标,该指标由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两项四级指标组成。
1、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
收集全世界7855所大学在14534种学术期刊2015-2019连续5年发表的论文之间相互引用数据,其中,国际期刊11674种、国内期刊2860种。取4000所他引数量最多的大学论文相互引用得分。例如2015-2019连续五年,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大学论文1390次,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487次;清华大学引用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比麻省理工学院引用清华大学论文多,麻省理工学院排在清华大学前面,反之麻省理工学院排在清华大学后面。
如果在论文相互引用过程中出现a校大于b校,b校大于c校,c校大于a校的循环关系,则依照一定算法确定先后顺序,得到全世界所有大学包括中国大学的国际论文引用质量得分。
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最高分设定为2.5分。麻省理工学院第1名2.5分,哈佛大学第2名2.1166分。清华大学第469名(中国第1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0.0828分,北京大学471名(中国第2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0.0826分。2、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
采用与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同样的方法,他引大学数量增加到7855所,提取其中的1180所中国本科大学论文之间相互引用关系,得到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
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最高分也设定为2.5分。清华大学第1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2.5分,北京大学第2名(不含台港澳地区大学)2.1166分。
将世界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和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得分相加,得到任一学校论文引用质量得分。上述清华大学2.5828分,北京大学2.1992分。
中国大学论文引用质量前10名如下(得分为绝对值):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大学论文引用质量排名如下(各省得分以全国802所被评价大学平均值为1计算,得分为相对值)。二、17所非双一流大学进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
2022年,有17所非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前100名,名单如下:
三、2022各省市自治区进入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的大学数量
各省市自治区进入202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名的大学数量如下(排名按进入前100名大学的数量排序,数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列)。
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任当这个角色一一杰里米.里夫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于英国,首先是能源革命,人类大规模使用煤炭作为工业能源。然后信息革命,电报出现,信息不必依靠实物传递。最后是交通革命,蒸汽机,火车和轮船提供提高了运输的速度和载货量减少了运输成本,英国一跃而出升级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最强的军事力量使它成为史上最大殖民帝国,最大殖民地国家成就它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以及原材料供应基地,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家。
第2次工业革命同步发生于欧、美,不同的是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首先又是能源革命,石油以及二次能源电出现。信息革命,电话的出现。让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不用电报局收发电报提高了效率,适用范围更广。交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使物资运输更加方便,以前要依赖铁路,火车现在可以用公路、飞机了。
伴随着第2次工业革命,老大英国跟老二德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二十年时间里连续触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被打成一片废墟。
在连年战火面前,美国的地理优越性显现出来,两次大战美国都没有受到牵连,相反美国在大发战争财,他们敛财的速度非常快,一举成为史上军力最强大,最大债权国。和平优越的社会环境也导致大量优秀科学家都跑到了美国避难,包括德国、中国和日本的。
接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又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和吸收了大量前苏联的科学人士为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美国发生了科技革命,就是这些被美国和平、稳定、富裕的生活,吸引而来的大量技术人才共同努力的结果。
美国的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美国可以说独领风骚几十年,把所有国家都甩在了后面,不过美国的一半科技人才都是外国人。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点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高潮跟低谷,美国发展显然也符合这个规律,近十几二十年来,美国整个经济、科技发展持续走下坡路,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2016年选出了特朗普作为总统成为美国国力加速衰弱的转折点。
鉴于,美国在像似世界大战般的“新冠疫情战”中惨败,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惨遭打击如同废墟一般,债务更是创下了史上新高,而且民众智商也普遍掉线,所以怎么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可能性的机会渺茫。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以能源、信息、交通革命为标志的话,就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中国非常符合产生第3次工业革命或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条件。
①能源: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如果中国掌握了这种反应,就意味着世世代代将拥有无限、清洁的能源。
②信息:首先是中国华为5g领先世界,其次是在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宣布,“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这被视作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花6亿年的时间,根据等效换算,比美国谷歌在去年推出的量子计算机“悬铃木”的速度要快上一百亿倍。
③交通:中国高铁发展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如果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顺理成章将会引发一场交通革命“真空管道磁悬浮”,此项技术理论上极限速度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真空管道建设在失去大规模基建能力的西方国家看来是一个天大难题,但在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面前应该能够得到解决,真空管道网络一旦形成,用来运货、运人可在一个小时之内到达地球任何一个角落。
对于迎面而来的科技革命或第3次工业革命,正在选择它适合的中心栖息地,中国能因势利导引领亚洲乃至世界吗?
答案是:能!
首先,资本的嗅觉是最灵的,虽然中美关系处于低谷,但华尔街资本正在纷纷进入中国,说明资本只看重未来,当它觉得谁更能够在未来引领科技发展,谁能够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它就会毫不犹豫地转移“阵地”,去投资新产业、新科技、新红利。
其次,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国,全球最大贸易国,也是最大债权国,并拥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市场。
最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充足数量的科研人员及后备力量,近10年中国科研活跃度呈爆发式增长,论文发表数量增长2.4倍。
2018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8日消息,中国已成为2015~2017年期间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占2015~2017年全球发表总数26.9%,超过美国的16.8%。全球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有1/4的作者有中文名字,如果包括中文文论文则数字要上升为37%。
此外,中国现在每年有1000万左右大学生毕业,10年就将近1个亿,30年就三个亿,目前中国有1.7亿左右大学以上学历人口,30年后,到2050年全国就将近有4.7亿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口。
仿佛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可谓是:百年大变局!
2015年9月,冯德莱恩因涉嫌论文剽窃遭到调查。#美国为何热衷于颠覆别国政权#
广州名人家谱冯德莱恩:从妇科医生、国防部长到欧盟首位“女掌门”~委员会主席! 徳国前总理默克尔的密友。
#南京头条#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原《广东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财经大学主办的以研究经、管、法为主的财经综合类学术期刊。
[1]据2018年6月《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官网显示,《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编辑3人。
[2]据2018年6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2751篇、总被下载656135次、总被引1343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3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57。
[3]据2018年6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广东财经大学学报》载文量为1767篇、被引量为4748次、下载量为5232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1.06。
[4]中文名称: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外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语言
中文
类别
经济与管理综合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热点# #职称论文#
[ ] 瑞士的michael henss在2015年的一篇論文中將圖1-7所示收藏在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館中的幾尊風格一致的造像定義為「13世紀(約1261-1262年)」在「西藏鑄造」的「阿尼哥風格」造像。
細研全文後我沒有找到任何詳實可考的判斷依據。
[ ] 關於「西藏阿尼哥風格」是一個嚴肅的值得非常深入研究的主題,它一定與現己論證清晰的「元代宮廷及大都」風格以及西藏本土的薩迦寺、夏魯寺藝術風格有著基因傳承上的某些聯繫和相互影響。但是從如圖所示的幾尊合金銅造像中我們看不到這種相關性的典型證據。其實,就算美國克里夫蘭以及法國吉美博物館中最常例舉的兩例「阿尼哥風格」造像都是嚴格意義上的「推論」、「猜想」使然,而如本圖所現的造像風格無論是从外在的工藝還是內涵的氣韻都不似13世紀時的作品,而更應該歸列為16世紀后期甚至更晚的一類藝術風格。
[ ] 我們不能把簡單的猜想推導為理論,甚而由此再框定出時代和風格的判斷依據,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學而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