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囫囵吞枣般把《顾准传》读了一遍。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对顾准这个名字是陌生的,闻所未闻的。
之所以突然看他的传记,完全出于柴静的一句话。
她说:她想写一本书,一个人,那就是顾准。
那一刻我被她强烈的愿望震撼了。
顾准是谁,他是怎样的人物竟可以让柴静对他如此魂牵梦萦,并觉得必须为他写一本书。
带着这样的窥探心理,我找到了《顾准传》。
迫不及待地打开简要,这才知道他生于上个世纪,历尽文革,在被两次打成反革命的前提下,依然不改其志,笔耕不辍,为民族发声。
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有很多孩子,而母亲是父亲的二房。
后来,父亲去世,他和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就搬出来单过了。
那时,家里穷,总是没钱交学费。为了能让从小天资聪颖的儿子不至于成为文盲,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别人浆洗衣服,换来的钱都拿去交给儿子当学费。
皇天不负有心人,顾准对学习的态度让母亲放心,同时他天赋异禀,对学业总能鞭辟入里。
他尤其爱好会计学,并在会计这一行中深耕不已,终于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他还为了能够看懂国外资料,自学英语。
他是一时之选,是哪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优秀的人,却在文革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自己也在这场浩劫中重病缠身,带着遗憾奔赴黄泉。
被打成反革命期间,他依然不改其志,身体被禁锢了,但他的思想永远是自由的,谁也别想控制。他用劳动后疲惫不堪的身体依然坚持写作。
哪怕他知道自己的遗作可能无法付梓,哪怕,他躺在床上起不来,依然要拿起笔,只为了将来的中国人可以借鉴。
这样一位身坚志坚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却没能等来他朝思暮想的儿女们,含着眼泪和不甘离开了人世。
其实,他本可以做个顺应世事的人,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样或许他不至于被暴打,被一次次批斗,一次次轻践。
可他不,他是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
中国的瑰宝在那黑白颠倒的时代留下一抹惨烈而壮丽的色彩,让我们这些后人喟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