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板在大街上卖伞,一把伞进货成本价是20元,售价为50元,一位路人买了一把伞,给了一张百元大钞。林老板把伞给了客人,还找了他50元,最后林老板发现收到的100元竟然是假钞,那么林老板损失多少?你的答案是多少呢?
有许多人的答案是70元,认为卖这把伞赚了30元,假钞赔了100元,赚和赔相加减之后损失应该是70元。
一位重视自己情绪成本的学生,则认为损失应该超过100元,因为除了这张假钞的损失外,被骗后一定整天心情都不好,不仅影响到一整天的工作质量,更可能需要花大价钱去做其他的事来缓解压力,这些成本当然要记录在损失中。
另一位做生意的学生却认为损失应该小于70元,因为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经验教训,从这件事之后就会更重视风险管控了。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答案可能是70元,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答案可能是100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答案可以是非常大,从管理学来看答案可以是非常小。
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还是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又或者说你的答案其实就是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完全不同的答案,事实上只要足够有逻辑,这些应该都是标准答案。
我们会看到许多人都会教写作方法或致富经验,但是有一些答案对于我们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很多还是因为我们的思考角度出现了问题。
如果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阅读的温度#
司马南手撕联想,广大网友和大v纷纷站队。目前来看支持司马南的占了大多数,也有少部分替联想辩解。还有极少的大v很公正的分析问题和数据,再给出立场。但是,几乎没看到有网友能够这样去做。
看了很多网友评论后,突然觉得能够剖析问题,进而得出不受或少受第三方影响的答案很不容易。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国有资产流失、高负债、管理层高薪资三个问题,在这以前我没有相关的经验或者知识储备。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了知识盲区,再针对性地在网上查找资料,最后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尽可能不受主观感受或第三方影响,但不能完全避免)。下面不提我的立场,而是把三个问题的分解过程和各位网友分享下:
(有时间和精力的朋友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去了解下,有些问题很难懂需要慢慢琢磨和体会。不是一定要评论谁对谁错,广大网友在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要多查资料、多分析、多思考、少情绪化,根据掌握的客观资料就事论事得到自己的结论,避免人云亦云,否则很容易被人左右。)
1、国有资产流失问题:(1)我首先想到是,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基准是什么,是股东拍脑袋亦或相关部门有要求,然后去查清晰;(2)第一步了解清楚后,第二个问题是联想在2008年净资料是多少,上市公司要披露财报很好查;(3)交易的估值是不是参照净资产,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比净资产要高很多。(4)总结:前面三步查完了,基本上知道了答案。
2、高负债:(1)有了解会计学非常复杂,所以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企业负债包含哪几部分,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借钱过日子有没有区别;(2)相似企业的负债率是多少,如果相差不大,可能就不存在问题;(3)公司的负债是不是越低越好,答案是否定的;(4)总结:前面三步查完了,基本上知道了答案。
3、管理层高薪资:(1)这部分内容有一些了解,听樊登讲《权利》,大公司管理层的收入(薪资、奖金、股权等)与公司的业绩关系不大,而是与掌管资源的多少挂沟,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单纯以业绩好坏评定收入;(2)对比相同体量或者相似性质的公司,ceo收入和杨比是多是少(ceo年薪好查,其他高管查不到);(3)杨元庆1.7亿收入的组成是什么。(4)总结:没有准确的2020年的数据,根据查到的信息推算杨比hp、dell公司ceo的薪资要低,更别论库克、纳德拉、小扎等人(年薪不等于收入)。补充一句,不久前回国的某美女,网上查到的每年工资 分红是1.2亿rmb(不知是否完全准确)。
写在最后,讨论问题的本质是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证明对方的错误。在抖音和一网友讨论国有资产流失,我一直试图提供更多交易时的信息和数据来还原事件本身,对方一直试图说服我是错的而不去关注客观事实,这种为了证明自己对而对方错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我的晨读分享# 晨读《思考,快与慢》第十三章
情绪启发和效用存叠,这两个概念是有共性的。
情绪启发是替代的一种,即简单问题的答案当做较难问题的答案。情绪启发式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更明了的世界来简化我们的生活。对事件原因的估测会因媒体报道而有所改变。报道往往偏向新鲜和尖锐的事,媒体不仅影响了公众的兴趣,也受到公众兴趣的影响。编剧不可能忽略公众的需求,就对某些话题和观点进行大量报道。
比如说:头条,热点等,听秋叶大叔说的拼多多员工猝死案件,会受媒体、公众的影响,不断地发酵,秋叶大叔可以把这个事件和任何行业都能联系到一起,会计学,法学,医学,包括牙医都能跟这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会写,蹭热点,赚流量,都能撩拨起大众的情绪,有很多的吃瓜,这样就会带来商家的效应,热度一过又会回归正常。
效用存叠,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过于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 它能够引发社会焦虑情绪。效用层叠是在社会传播当中最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其实并不怎么严重的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被炒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热,这种事,大家都觉得非常常见。
比如说,辣条、水果、蔬菜等出现问题,只要听到,就会引起焦虑。新闻大求真里爆出来很多新闻都是假的。
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
那一年我的职场经历了什么?我用一种怎样的心情买下了这本书《what color is parachute?》。书的内页我记录着,此书购买日期是2010年10月14日,购自泰国siam paragon。
后来才知道,这是历久40年不衰的一本畅销书。有幸让我能遇上,即使进入我家家门已有10年时间,依然是手边或者枕边读物之一。
vuca时代,重温此书,自问自答的时间不时跃起:人在职场有降落伞吗?如果有,自己的降落伞会是什么颜色的?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找“降落伞” ——职业思考。
扣心自问,工作的意义是求三餐一宿安稳,还是寻求自我价值过程?
初设职场小白,是职业规划重要还是先骑牛找马?
如果失业很长一段时间,每次找工作都无疾而终,是什么导致这种失败?
我试图,在每个不同的时期,或每个阶段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决定留下还是离开?
其次,“降落伞“的颜色 ——愿望vs 行动日程
作者有一段有意思的话,引用原文:
“this time it's all about: your agenda. your wishes. your dreams. your mission in life, given you by the great god, our creator..”。
有没有想过你的雇主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案是风险。
好譬如一家公司签下代言人,代言合约尽列代言人各种可以和不可以的细节,代言人一时失言或者行为失德,也会波及其代言的产品?。
身为雇员,要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如何以自己言行维持公司良好形象。时下新闻不时爆出谁谁谁某公司高层婚姻出轨,又或者在屏幕前或者公开场合讲出自满自大的话。
2020年的一场疫情,把世界业务洗牌了一次,实体或线下的业务受到挑战,甚至很多人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失去了工作。可见,时下部分公司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管怎样,所有的好都是从坏的开始。例如,zoom线上会议软件在2020年12月份用户从1000万人突增涨到3亿人,增长整整30倍,推动公司股价逆势暴涨。
你对自己的价值估值也是一样。前提是你要让自己成为是有价值的雇员,让自己从逆境中变好,从日常工作或学习让自己富有竞争力。
价值是我们的职业资本
估算一下,自己是资本型的员工,还是负债型员工?看看手上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资产型员工,不论是员工本身还是其任职的公司,都喜欢自动往这一类员工身上"增值",因为这类员工是拥有技术和一定能力的人才,他们需要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源源不绝地实现自我成就和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
员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和口碑,坚持创新和学习,即使是日后遇到不测职业风云,至少还有肩上职业专长/技能这个降落伞,缓缓助他/她安全降落到每个降落点。
负债型员工,学过财务会计学的人都懂改善负债的手段——降低成本,开源节流,降低风险从而达到减低负债率。这类员工的典型表现是爱抱怨,除了找茬之外又提不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甚至散布负面的信息,希望把负面力影响其他积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是找不到自己的降落伞的。
通读《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再一次审视自己的职业。职业生涯需要好好的规划。职场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同困难都各有不同,直面自己,和你的雇主/上司知己知彼。希望此书能是解惑答疑的职场魔术书,解惑答疑,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都能在在每个经济转型或动荡之时依然找到属于已经的降落伞。
时代让我们进步,不迷惘。
#广州同城#
世态,可作书读;人情,可当戏看
我们生下来,本是白纸一张,
渐渐被纷繁复杂的尘世,熏染成各不相同的模样。
人生百年,我们都在学着,看淡世态炎凉,品味人情冷暖。
好让走过路过的这一趟人生,多一丝回味,少一些遗憾。
1、 生活实苦,不曾放过任何人
豆瓣有这样一个话题:你遇见过在公共场合情绪失控大哭的成年人吗?
评论里有人四十岁生二胎,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在办公室崩溃大哭。
有人赶高铁跑到满身是汗,还是眼看着错过了车,在车站忍不住流泪。
有独自在外地住院不敢告诉父母,却接到妈妈的电话,说梦见他生病了,情绪瞬间崩盘。
人生实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生活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一个人的战争。
哪怕此时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了,可在别人眼里,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
生活这场战斗,我们注定单枪匹马。成年人的劫难,只能自渡。
虽然生活很难,但是吃过生活的苦,依然选择向前的人,真的很酷。
他们擦干眼泪之后再看这个世界,
仍能留意到春天的微风,夏天的花朵,秋天的晚霞和冬天的积雪。
你尽管向前跑,未来自然会给出答案。
正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对话:
“生活总是这么难还是只有孩童时是这样?”
“总是如此。”
2、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鲁迅说过: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世界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万丈光芒,有人一身锈。
有人从三十层的大厦望下去,看到的是城市繁华,万家灯火。
有人从地下室逼仄的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是肮脏的泥泞和垃圾。
有这样一个故事:
猪和绵羊被关在一个圈子,某天饲养员来抓猪了,它撕心裂肺反抗着。
绵羊不以为然:
“至于鬼哭狼嚎吗,搞得谁没有被逮过一样”
猪哭号着说:
“他们只是要你的毛发和乳汁,可要的却是我的命。”
我们的心,我们的肉,长在各人自己身上,
酸甜苦辣,自己尝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人心隔着肚皮,谁也不能窥见对方的五脏六腑内有几分苦楚,几分煎熬
多少人表面上风轻云淡,内里都是打碎牙齿和血吞。
3、 低谷时最能看清世态人情
1923年,湘西青年沈从文,孤身一人前往北京,
想闯一闯,好还清母亲的债。
但天不遂人意,他是个不被北京接纳的乡下人,
日子窘迫,看不到出路。
就在沈从文准备灰溜溜地回家前,
自己没有炉火的房子里走进了一个人。
这人叫郁达夫,是是北大会计学教授,
他来见沈从文,是因为收到了沈从文的求助函。
郁达夫进屋后,看见屋里并没有火炉,
马上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戴在沈从文身上。
然后请沈从文到外面去吃饭,花了一元七角,
还把找回来三元二角钱,送给了沈从文。
这是沈从文北漂来,吃过最豪华的一餐饭,
这餐饭,他记了一辈子。
同年12月,在郁达夫的介绍下,
沈从文终于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
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用真心得到的感情,无论距离岁月如何,也依然长久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