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宋朝的财政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地方分离问题,宋朝实施了中央军队和官员之间的制衡,使地方政府不再叛乱,但巨大的军事费用和官员工资使宋朝喘不过气来。
两次财政改革,分别从减少支出和扩大收入开始,都失败了。
宋朝的财政绝望,进入了通货膨胀的深渊。
北宋有120万军队,创历史最高,军事费用曾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
宋仁宗大臣蔡襄曾提到北宋军费的巨额支出:“禁军一兵的费用,一岁约5000文。
厢军一岁的费用是3000文,一百一十八万多人,一岁的费用是4800万。
”这只是士兵的工资,不包括前线支出、军官的工资和其他费用。
总的来说,它达到了6000万。
如果发生战争,成本将增加1000万美元。
北宋有2.5万名官员,唐朝领土较大,地方官员20万或30万,科举学者数量是唐朝的5倍。
工资支出为1200万美元。
军队和官员的支出已经达到了7200万元。
这不包括基础设施和皇室支出。
宋朝的财政制度自然比唐朝更严格。
实施农业税“两税法”然而,税收负担要大得多,税收在5000万至7000万之间。
工商税率在2%-3%之间,收入在500万-1000万之间。
实施严格的国有政策,特许经营范围更广,特许经营更严格,严格禁止参与。
特许经营收入达到4000万,是晚唐税收总额的两倍。
北宋初期财政总收入为7000万至8000万,中后期财政总收入为1.2亿至1.5亿,峰值为1.6亿,远远超过前朝。
在鼓励商业方面,宋朝远不如唐朝。
政府占据了上游的重要产业,只把下游的薄利产业留给了人们。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政府关系不大,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一定程度。
北宋一建国,就实行了汉武帝的政策,这使得北宋财政没有太大的空间。
范仲淹的收缩和王安石的收入都失败了。
影响深远的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开国实施的严厉国有政策透支了民间财富的潜力。
此时,改革实际上是与既得利益相争。
当既得利益转移给底层平民时,改革也面临着两个巨大阶层的阻碍,无法形成新的利益阶层,这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随之而来的财政诅咒使北宋无法发动持续战争。
在与北方的战争中,宋朝总能赢得小规模战争,大规模战争总能输掉。
军事战略只是表面原因,财政紧张引起的渴望是本质。
例如,在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北宋对西夏开战,仅陕西战前支出2000万,战后疯狂增长到3300多万。
它吓坏了皇帝。
两次战败后,宋朝于1044年迅速讨论和平。
毕竟,与战争支出相比,赔偿只有100万美元。
当国有垄断透支民间经济潜力时,收入疲软,宋朝又发挥了通货膨胀作用。
从通货膨胀开始到北宋灭亡只有24年。
至于南宋,我就不多说了。
它完全继承了北宋的制度,具有先天性的财政失衡基因和北伐战争等金融黑洞。
北伐收复失地是其政权的合法性。
它被拖死了。
它可以持续152年,这只能说明中国的民间经济有多强劲。
最后,它被南宋可怕的通货膨胀彻底废除。
老板们在税收洼地野蛮的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进行避税操作,有什么风险呢?节税吗?安全吗?合规吗?[what][what]
一个老板,同样的业务,全年收入1000万,想节税,就在税收洼地开了5家个体工商户,5家个人独资企业,兴办了5家有限合伙企业,一共15家空壳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每家每年分30万的收入,5家个人独资企业每家每年分50万的收入,5家有限合伙企业每家每分120万的收入,并且全部申请了核定征收,这么做节税吗?安全吗?合规吗?
吕飞律师回答,不节税,不安全,不合规,为什么呢?
理由如下,你一个自然人,同样的业务,开一家企业就行了,为什么要开那么多企业,明显的不合常理,没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税务局不认可。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在税法上都是是透明体,企业本身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后面的自然人才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个人的1年的所有经营所得,是需要合并纳税的,不允许分开纳税,即使你这个自然人外面套一些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不能规避合并纳税的政策,那么一个人1年的收入是1000万,分别在不同的税收洼地,让不同税收洼地的税务局给你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就算税法认可当地政府给你的核定征收的政策,但是你这么15家税收洼地的企业,后面的业务逻辑能设计好吗,能做好吗?恐怕很难设计好,也做不好吧,你就是一个业务,比如,就是直播卖货的或者提供咨询的,今天你用这家企业与甲方签合同,明天你用另一家企业与甲方签合同,15家企业轮流签,但是人家甲方只认你这个人,你本质上提供的就是卖货或者咨询的劳务服务,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交税,但是你非要按照“经营所得”交税,而且还把经营所得,拆分,打散,到15个不同的税收洼地企业,一个正常的甲方是不会配合你的,就算愿意配合,甲方与这15家企业的业务真实性怎么做到呢? 就靠合同吗?不行的,再加上一个资金流,也不行的,你的货物流(劳务流,服务流,工作流程,工作底稿)怎么设计呢?怎么做完善呢?没有货物流,服务流的业务,就是虚假业务,基于虚开业务开出的发票,就是虚开发票,甲方配合你,他自己也要掂量掂量的,因为甲方也怕自己取得发票不合规,导致自己多交冤枉税的。
由于不管个人注册多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不能分别纳税,而是合并纳税,1000万收入,拆分到15家企业,并不能做到降低适用税率的效果,只能按照最高35%经营所得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了,为了就算方便,暂不考虑增值税及各项专项扣除与专项附加扣除,核定征收,按照应税所得率10%计算,要交个人所得税,1000万×10%×35%-6.55万 =28.45万,税负率只有2.845%,非常的低,严重违反了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的税收公平原则,但是如果1000万的收入,无成本,查账征收,按照正常纳税,要交个人所得税,1000万×35%-6.55万=343.45万,税负率高达34.345%,非常的高,税负差距12倍多,所以,核定征收是避税界的大杀器,可以用,但是不能这么拆分收入,虚构业务,改变收入性质的去用,这么做明显的税负不公平,还非常的容易被税务局以擅自改变收入性质,按照偷税进行处罚,得不偿失。政策依据:财税〔2000〕91号文件[灵光一闪][灵光一闪][奋斗][奋斗]
四部委召开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房产税要开征了吗?怎么征收?
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这一次四部门召开专家座谈会意味着什么?房产税要开征了吗?怎么征收?
实际上近期,财政部部长刘昆两次在媒体发文提及房地产税。5月6日,刘昆部长在《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发文表示,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2020年11月,刘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撰写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文,详解“十四五”时期财税改革任务,提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事实上2019年,全国人大在“两会”期间表示,2019年要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事项,其中就包括房地产税法。但是,2019年没有完成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再度推迟。
结合这次会议,针对房产税改革,我有几点看法:
1、推出房产税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事。随着商品房大开发时代步入尾声,房地产的增量将日趋减少,存量房时代下土地出让金减少、交易环节税收减少,作为保有环节税收——房产税改革的紧迫性上升。从国际经验看,房产税通常被成熟市场经济体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和稳定来源。虽然房产税短期难以替代土地财政,但长期是大势所趋。
所以,基于存量的房产税改革将逐渐被提上日程,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将从土地财政逐渐转型房产税,主要是发挥健全地方税体系、补充地方税源缺口、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筹集地方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稳定房地产市场、夯实社会治理基础的功能和作用。
2、房产税改革的总原则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我的理解是,“立法先行”就是要先立法再开征;“充分授权”就是授权各地方因地制宜试点、不一刀切,本身房产税按照国际经验就是地方主体税;“分布推进”就是积极稳妥推进,要力争方案成熟并做好社会预期引导。
3、当前还处在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的阶段,“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但距离真正全面征税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和程序,比如立法涉及一读、二读。房地产税涉及的问题十分敏感复杂,涉及的利益攀枝错节,开征的时间选择也十分重要甚至关系改革成败。
4、这次四部委座谈包括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涉及房产税的立法、制定、征收执行以及房地产调控部门。房产税开征是一个系统工程。
5、会议的主题是“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我们预计房产税开征将以试点的方式启动,率先在炒房的热点城市开征。此前在上海和重庆曾经推行过房产税试点,这一次可能会扩大试点范围。待试点成熟后再向全国更大范围推广。
6、房产税改革涉及税源统计、征税范围、税基评估、税率设计、征税主体,以及重新调整对各环节税赋,若对居民住房开征房产税,则应相应减少交易环节税负;同时,简并税种、优化税收结构,为房地产税替代土地出让收入创造条件。
开征房产税涉及大量的基础技术性工作,包括开展全国的住房普查、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系统、统一界定房屋性质等。
但是,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利益调整问题,根据国际经验,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是迈向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不仅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7、房产税在热点城市试点开征,短期对房地产市场降温有作用,但长期仍取决于供求关系,即在供不应求和货币超发的情况下,税负是可以通过涨价转嫁。因此住房制度改革的治本之策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从而实现供求平衡,以改变当前人地错配、供求分离以及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的问题。这是我们过去十多年研究国内外房地产市场经验教训的基本结论,参考专著《房地产周期》《全球房地产》。
中国1998年房改学的是中国香港,中国香港学的是英国,都深陷高房价之困。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所以治本之策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基因。住房制度改革关键是两招: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这是来自过去上百年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深刻经验教训。
直到十八世纪上半叶,美国在英国统治下的一个多世纪都发展地繁荣昌盛,美国人享有很大的个人自由和独立。
因此,认为美国人受到英国暴君的残暴对待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虽然英美之间总是存在分歧,但没有一个根本性到引发威胁政府存在的公众起义。
如果英国继续对殖民地采取“不干涉”政策,这种和平状态究竟会持续多久还不确定。无论如何,1763年标志着英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英国开始采取大胆的新行动,以增加收入,收紧限制殖民地商业,并要求美国人承担更大的帝国税收负担。
为了回应议会突然改变殖民政策,美国人开始质疑殖民地和英国之间强加的经济关系的议会法规,美国人重申并重新诠释了他们古老的权利和特权,在抵抗的最后阶段转向了关于自由政府本质的思想。最后,美国人勉强得出结论,分离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伦敦认为,由于英国的经济状况,新的殖民政策是必要的。英国工业迅速发展,国内制造商急于扩大市场并增加原材料的流动。此外,1763年结束的英法七年战争使英国控制了北美,但也使英国的国债翻了一番,大大增加了英国人民的税收负担。
美国人已经背负着垄断制度,迫使他们只从英国购买来自欧洲的物品,并将所有材料和产品专门出售给英国,美国人以越来越高的技巧和决心抵制这些新的改革,他们的反对为殖民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迫使他们不情愿地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启动新殖民政策的责任由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负责,他于1763年春天成为英国首相。虽然法国人和印第安人在西部边境的威胁已经减弱,但格伦维尔说服议会通过了《糖法》(1764年)和《印花税法》(1765年),宣布目的是“保卫和保障”殖民地。
与《印花税法》引发的骚动相比,对运往殖民地的糖征收关税而增加的投诉是温和的,因为《印花税法》的根本目的之一是确立议会对殖民地征税的权利,这与购买报纸、扑克牌、法律文件和各种邮票所产生的实际收入相对微不足道,引起美国人愤怒的是他们被强加了一项新原则:在殖民地为英国国库增税。
殖民地联合起来反对税收,在他们第一次努力建立殖民地间联盟以抵抗大英帝国权威时,派代表参加了 1765 年 10 月 7 日在纽约举行的印花税法案大会。代表九个殖民地的国会根据“没有代表就不征税”的原则起草了一项权利法案和一份殖民地不满声明。
美国人认为,英国议会通过《印花税法》超越了其权力,因为殖民地在议会中没有代表,只能由自己的议会征税。
1766年3月17日,英国议会明智地废除了印花税法,但它拒绝否认其新的权力主张,并在废除后附加了一项宣言法案,确认它有权在所有事务上为殖民地立法。美国人对废除法案感到非常高兴,以至于他们忽视了该法案所体现的令人反感的原则,正如美国人意识到的那样,英国人改变了他们的立场,但没有改变美国人的立场。
1767年,在新任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德(charles townshend)的推荐下,顽固的议会以另一系列旨在实施新殖民政策的法规进行反击,根据议会废除《印花税法》放弃对殖民地直接征税但保留间接税权利的论点,新计划的支持者对进口到殖民地的玻璃、茶叶、铅和纸张征收关税。
可以预见,美国的反应是激烈的,令许多殖民地反感的是该法案中的一项规定,该条款授权法院授予协助令状,使英国官员能够搜查任何涉嫌窝藏走私货物的房屋或船只。其他令人反感的汤森德法案包括建立一个海关官员委员会和暂停纽约议会的法案,因为它未能为驻扎在殖民地的英国军队做出令人满意的安排。
关于汤森德法案的争议集中在议会的宪法权力问题上,美国反对者中最主要的是律师约翰·迪金森(john dickinson),他在广为流传的《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农民的信》中坚持认为,《汤森德法案》违反了既定的英国宪法原则。
面对汤森德法案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失败的事实,伦敦的部委再次从争议领域进行了战略撤退。最后,汤森德税法于1770年4月被废除,只是保留了茶叶税,以保留议会有权向殖民地征税的原则。
很明显,尽管继续竞争是愚蠢的,但英国决心征服殖民地。事实上,诺斯勋爵在英国议会正式宣布:“在美国人自愿站到英国脚下之前,不可能废除所有新税。”这种发言让美国人抵抗的倾向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近日,印度孟买所得税上诉法庭裁定一家瑞典公司在印度设立的联络处不构成常设机构,不需在印度交税。
这家瑞典公司专门为印度的飞机公司提供整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维护保养、修理修配、系统整合等服务,为此,在印度设立了专门与客户进行联络联系的办事处,另外在印度还设有一家子公司。孟买税务局在审计中发现,这个办事处除从事客户联系、市场信息搜集外,有一笔设备的租赁收入,己按印度与瑞典双边税收协定的规定,工业和科研设备的租赁比照技术转让征收了预提税。印度税局认为,这个办事处代表瑞典公司,从事了与客户的谈判沟通工作,并代表瑞典公司签约,构成了服务类或营业代理人类的常设机构,租赁所得和其它所得应扣除费用,就净所得交税。官司打到孟买上诉法院,法院将租赁行为与联络工作分开处理,租赁已交预提税,单独处理。其他联络工作均为准备性、辅助性活动,没有实质经营,不构成常设机构。理由是:办事处既无实施设备,又无零件贮存,无法从事维修行为,办事处人手有限且以总部名义行事,无力进行营业活动,联络客户时不谈价格,不讲合同条款,更无签约行为,不是总部的营业代理人。综合考虑,法院推翻税局的结论,这家办事处不构成常设机构。
印度法院在常设机构判定上相当激进,一般都逃不出手掌心,对这家瑞典办事处的判决似乎仁慈,但细加分析,既存心机,似乎在法理上亦存漏洞。租赁费的预提税是按毛收入征的,至少15%到20%,办事处此外没收入只有成本,即便判为常设机构,收入减成本再乘税率,一般还没预提税多,如按印度常设机构征收的简易办法,只有收入的2%,那不亏大了。法院看在眼里,隐而不发,切割处理,也算高明。但对照2017年oecd协定范本及术语解释的要求,判断办事处是否准辅活动时,要把从事的各项活动,包括租赁、联络、信息搜集都分别判定,皆为准辅活动,才不构成常设机构,孟买法院切割的做法显然不合要求。瑞典公司在印度设立的子公司的功能信息不明,大概率是雇佣印度当地工程师加总部派的专家从事飞机的维修保养,当然总部的人飞来飞去,不会也不需要呆满183天,让印度税局判为服务型常设机构,单独就总部派遣人员应获利润征税。如为以上功能,则办事处的联络工作与子公司属于相同或相似,按照美国税法判定应税存在的有限引力原则,这种情况在美国是要被判定的,印度不会不知道,前几年判定戴尔常设机构时,把全印度100多家戴尔的分支机构加总计算,不可谓不用其极,这次宽大为怀,不排除各法院认识不一,但租赁费按毛收入多交税确是重要原因。分开处理还有后续监管的后遗症,准辅活动是动态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为租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印度飞机公司提供整体的维护保养方案,受总部指示收到核心零部件时放到第三方物流加以贮存并按总部要求进行质检、维护、送达、说明,总部签合同时派人出席、参与会谈、参加仪式等,这些行为都不是准辅行为,企业稍有不慎,就超出了准辅的范围,但法院判决在先,动态变化在后,税局要判常设机构,难不成经常到法院裁定?从企业而言,经济帐算得不一定很聪明,即便判为常设机构,功能风险在总部与办事处间难以准确分割,把租赁费拉进来,按个收入的百分之二三交税,当然划得来。即便税局不用简易方法,与总部分割利润,如办事处费用大,交的税也比预提15%到20%少。凡事要统筹,利弊整体算,法院也鸡贼,偏要分开搞,企业有点傻,吃亏还上诉,税局有点难,以后怎么办?春节大家好,权当一佐料。
有一位犹太商人,在拍卖会上花2万美元买了10万只左撇子鞋,在场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都等着看他的笑话。谁知他却经过一番操作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万美元。
这个犹太商人名叫泰德,一次去法国旅游期间看见了一双跟自己脚上一模一样的皮鞋,可是这里卖得相当便宜,他有些不敢置信,赶紧进到店里拿起鞋子仔细的看,心里一阵惊呼:这根本没有差别啊!
随后一想,如果这些鞋子运到美国去卖,那不是可以发一笔财了吗!说干就干的泰德联系到了一家生产皮鞋的加工厂,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20美元/双的价格,一次性购买了10万双皮鞋。
正当泰德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时,朋友的一席话让他陷入了沉思:每个国家为了进口货物对本土企业带来突击,对进口关税有着严格的把控,美国也是如此。如果想要从法国运送皮鞋去往法国来卖,就要承担50%的关税。
可是泰德心中有些不甘心,并且钱已经交给皮鞋厂开始生产鞋子了,怎么也得想想法子试试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泰德将美国的税法啃了好几遍,终于让他找到合理避税的方法。
如果不晓得这个办法,这批鞋子从法国运到美国,销售出去后去掉成本,工人的工资,运输的费用,海关的关税,基本上就所剩无几了,相当于白忙活。可是在书中找到方法的泰德,用着灵活的思维挣到了10万美元。
他找到制鞋厂的老板,要求将他订购的这10万双皮鞋右右脚分开打包,将10万只右脚按相对应的尺码当成一双装进鞋盒,正常邮寄到美国。按照规定泰德交了50%的关税。
相隔一周后,制鞋厂老板将另外一边的鞋子按照要求打包发货,这一批货泰德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取货,而是在等一个机会。
因为按照美国当地的要求:为了避免货物滞留,超期没人提的货物都会进行拍卖。
而泰德就在等这个机会,在海关公布的信息中大家都知道拍卖的是左撇子鞋,这些鞋子对于人们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泰德知道这堆鞋子是宝贝,最后以2万元的价格拿下了这批鞋子。
大家都很好奇,都说泰德的脑子被门夹了,不灵光,这一顺的鞋子就像废品一样根本就没有价值。他们并不知道另一只脚的鞋子已经在泰德家放了好几天了。
犹太人聪明但是犹太人绝对不触犯法律,都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犹太人希尔顿因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他的5家金店纷纷倒闭关门,本身富裕的他浑身上下只剩5千美金,但是他利用“借鸡生蛋”的方法,盖了一座价值100万的酒店,最后成功翻身变成了亿万富翁!
面对危机时,希尔顿并没有慌乱,而是拿出了犹太人从小就熟读的《塔木德》一书,静心地从书中寻找答案。在这本犹太人奉为第二圣经的书中有一条经典法则:借钱生钱,借鸡生蛋。希尔顿巧用这个法则,仅仅用了2步就盖了一座酒店:
首先,希尔顿来到地产大亨米可的住处,经过交涉以每年4万元租金,拿下了自己看中的一块地皮。
最后,希尔顿又找到米可,把手中的地皮抵押给了他,并用米可的钱将酒店盖好,希尔顿只享有经营权,每年租金6万。
这就是全球最知名的希尔顿酒店诞生了。希尔顿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将自己的品牌酒店盖到了世界各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顺序是不容搞乱的,而这些智慧在《塔木德》中都能找到。
犹太人的赚钱智慧太多了,这篇文章只能说一部分,阿胖建议你读读《塔木德》,多学一些。
起初我还不知道《塔木德》到底有多牛,看了爱因斯坦的评价,我才明白,他说:“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
另一个牛人钢铁大王卡内基也说:“别给我的棺木里放美钞和钻石,放《塔木德》吧。”
《塔木德》被犹太人称为致富圣经,由2000多位犹太精英呕心沥血编著而成,内容涵盖人生最重要的多个维度,包括结交人脉、赚钱方法、应对苦难、谋略、思维等等。
许多人终身劳碌却一无所获,而有些人不甚忙碌却颇为富有,甚至是不劳而获,这只是表面现象。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塔木德》说:“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犹太人聪明又心思缜密,在做事之前,他们通常要进行细腻而持续的思考。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知道将人生的精力聚焦在有价值的地方,全神贯注地思考,并用系统、深刻而细致的思考,洞察真相,精准行动,压缩通向成功的时间。
无中可以生有,在犹太人眼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商品,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最后终会把化腐朽为神奇。
我直接把《塔木德》当做人生手册,因为人生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与迷茫,有《塔木德》在身边,便能随时拿出来看破真相,解决问题了。
对《塔木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戳图片下方“看一看”即可入手:
老婆生子,为家族添丁,丈夫却一脸阴郁,觉得这小孩长得不像他,怀疑老婆在外偷吃,给他戴绿帽子,但说出去没面子,只好变着法子,把这个小孩活活吓死了。
他爹知道这件事后,居然说儿子病得不清,帮儿媳找好下家,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还辟谣,不是儿媳妇的错,万万不可怪罪她。
而这个【怪咖】爹,便是我们熟悉的思想家、诗人--王安石。
王安石的怪,不止这一点。
有一段时间,家人看他脸色越来越差,越来越黑,怕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赶紧带他去看大夫。
结果大夫一看,一脸污垢,【这是多少天没洗脸了?】
被大夫这么一说,王安石不服气,回答说,【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王荆公性不喜修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洗】。
王安石除了不爱洗脸,也不爱洗澡,衣服是什么,能遮羞蔽体,追求那么多做什么,可以说是,随性至极。
除此之外,他的怪咖,还体现在【王安石变法】上。
宋神宗登基时,国库亏空,穷得叮当响。
毕竟,北宋每逢荒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纳入军队,养成【职业兵】。就凭军费开支一项,占了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5/6,还逢打必输。
还有,管辖领土比明清小很多,科举取士名额却是明代的4倍,是清代的3.4倍,每个月还能领不少工资,中下层官员工资虽不高,但也能养活一大家子。
而且,给辽和西夏的【和平维护费】,给辽的叫【岁币】,给夏的叫【岁赐】,为了维护和平,就得出钱。
国家已经这么穷了,宋神宗还连续为仁宗和英宗两个皇帝操办丧事,这不,愁得不得了,于是问大臣们,你们说,这如何是好?
臣子回答,【至于诸色用度非所急者,不以小啬为无益而弗为,不以小费为无伤而不节】。
先是节省开支,又找了担任三司使(财政部部长)的张方平,充分发挥他的理财功能。但是,张方平刚准备大展身手,就接到他父亲去世的消息,按照儒家的礼制,他得卸甲归田守孝去。
所以,王安石被提拔上来了。
他告诉宋神宗,【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财政困难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现在有了我,开疆拓土的理想可以实现,又不会增加老百姓的税赋,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两全其美。
宋神宗一听,两人一拍即合,【王安石变法】上纲上线。
第一,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口号,强调了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
第二,为朝廷累积财富,相继提出了【青苗法】、【免疫法】、【均输法】、【市易法】和【房田均税法】等等
第三,在整军方面,提出了减兵并营、将兵法、保甲法等。
除了宋神宗与他【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外,其他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好比【青苗法】,每年冬春青黄不接、农民市民日子最难过时,由政府出面用低于民间高利贷的利率(20%左右)把粮食或者资金贷给农民,秋收后还款。
当时为了不让政府亏钱,采取了增信措施,五户或是十户为一组,要是有人借钱后不还,其他组员要分摊赔偿。
在全面推开前,王安石在宁波鄞县小范围实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实情况是,官员为政绩强迫农民借款,并且借款利息高过市场,债未还,新债又来,本息叠加,越欠越多,以至造成“积欠”,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只有逃往他乡,家破人亡。
小康之家承担连带责任,【独偿数家所负】,穷人逃亡,小康变穷人,最后除了朝廷与大户,大家一起贫困。
而【保甲法】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减少闲杂的冗兵,节省军费,达到节省财政的目的。
开始实行时,得到了不错的反馈。然而,反对声音层出不穷,司马光提议,如果农业遭到了蝗虫和旱灾,那么这些保甲民兵,势必会风起云涌地来一波造反,这对统治者的威胁是极大的。
而且,随着保甲民兵战斗力的增强,宋神宗也坐不住了,毕竟当时之所以实行【兵将分离】,不就是为了不让武将们谋反嘛。现在来这么一个【保甲法】,不就啪啪啪打自己脸。
加上保甲民兵,只在农闲时操练,农忙时可要耕田补贴家用。现在倒好,小领导们不批,还占用农忙时间,民怨四起。
宋神宗只好颁布了一道圣旨,【今正当农时,非次追集, 于百姓实为不便 】
这不,又给那些反对【保甲法】的官员们,在皇帝耳边吹风的机会了。
加上保长们工资高,还爱剥削民兵,强行征收税款、无偿胁迫民兵进行义务劳动等等,弄得老百姓不堪重负,甚至为了不参加训练,选择自残的方式。
所以,他的【怪】,不仅让朝廷两派纷争四起,还得罪了所有阶层的人,一人掀起全社会的反感,一般人真做不到。
我是@二狗和奶牛,喜欢历史的90后姑娘,感谢你的阅读#我要上微头条##21天图文打卡挑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