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越打越有钱?刚刚过去的一月份,就已经出现了1.67万亿卢布的财政赤字,这差不多占到了俄2023年全年财政预算赤字的60%,若照此推算,估计等二月份结束时,可能就已经用完了全年的赤字预算……
有报道称,今年一月份,它的财政部门已经卖掉了其财富基金持有的3.6吨黄金。另外,还出售了23亿多的人民币,合计获取了约5.4亿美元。
在2018年之前的几年里,它一直都是世界黄金的主要买家,同时也是减持美债份额最多的,几乎把手头持有的美债都抛售一空了。而今,被美西方制裁之下,有一半的外汇储备被冻结(约3100亿美元),再加上欧盟今年开始不再购买它的天然气和原油、煤炭等,光是在能源收入一项上就丢掉了上千亿欧元的市场份额。此外,受美西方设置的价格上限约束,它向其他出口的石油、柴油等收入也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
所以,他们得尽快结束战争了,只有拿下乌东四州后,才能弥补自己的损失,因为那里的gdp占到了乌克兰的15%以上,而且还有大量的矿产等资源。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归口哪个部门管理才好?目前,对这类资产采取的是财政“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存在“底数不清、配置不优、使用效率不高、流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参加本次报告审议的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由专门的机构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有委员建议“设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或者把现在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升格,赋予其更大的权力,统一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老吴认为,在财政部内部设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方式比较可行。原因是,第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其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远远不如经营性国有资产,因此没有必要采取当前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那套模式。第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形成大多数是靠财政预算支出,因此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比较合作。可以考虑将新组建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副部级单位。
下图为全国人大审议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的现场。图片来源于全国人大网站。
印度针对中国,大幅度增加军费!
防长直白的宣称,中国是这一决定的最大原因。印度政府于1日宣布,国防预算将出现前所未见的巨大增幅,增幅高达两位数。这一将对印度财政收支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中国这个与印度共享漫长边境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如此激进的财政拨款决定在印度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增幅也是相当惊人的。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发帖证实,新财年的国防预算将达到政府总预算的13.18%。辛格还直白的指出,印度国防部致力于边境基础建设,“尤其是北部边境”,也就是与中国接壤的地区。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在国会对此进行了讲话。他向议员们表示,印度今年国防开支将达到惊人的730亿美元。
据西方媒体报道,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印度军方的整体开支目前在全球各国里已经排名第3,但印度莫迪政府显然不满足,不愿意止步于此,而中国再一次成为了该国大规模增加军费的理由。
近几年,印度和中国在其共同的边境地区发生了严重冲突,这使得印度一些人将此作为大幅度增加军费的主要理由。在冲突发生之后,印度、中国两国在边境地区一度展开了对峙,但是此后双方政府、军方进行了多轮谈判,进行了在边境地区脱离接触的行动。尽管目前仍然存在分歧,但应当指出两国边境地区的整体局势已经较为缓和。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方面大幅度增加军费,让人感到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不过,一些专家指出,印度武器装备准备工作高度依赖其他国家,自主能力很低,增加军费可能会恶化这一问题。印度最主要的长期军事装备pg电子娱乐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国家是俄罗斯,给印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西方一直在努力阻止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武器装备。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一矛盾迅速激化。
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武器装备,正在占据印度进口武器装备总额之中更大的份额,未来可能成为最为主要的印度武器装备来源。
西塔拉曼对此也特别指出,莫迪政府努力推动在武器装备领域付出更多本地化的努力,尽可能让军工机构实现自食其力。她还说,希望向国内军工产业采购的比例将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68%。
#微头条打卡#
昨天,1月30日,财政部公布 2022 年中国财政收支数据。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 亿元,同比 0.60%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0609 亿元,同比 6.10%
2022 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77879 亿元,同比-20.6%
2022 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10583 亿元,同比-2.5%
嗯,从老百姓角度讲,这是一个很好的财政收支数据。为什么?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说明财政还利于民,不与民争利。另外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和卖地相关,人尽皆知,不再冗述。
希望从现在开始,每一年均如此:财政收入增速始终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让更多的经济成长,流入民间;让老百姓有钱,让老百姓富有,让老百姓敢于消费。
如果能持续十年以上,中国老百姓福报巨大,扩大内需国策将不难实现!